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试卷网 > 中考模拟卷 > 宁波中考二模试卷

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含答案解析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4-12-16

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含答案解析版)

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含答.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鄞州区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903班开展“筷子,不只是筷子”的项目化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学习活动一:(6分)阅读开篇词,完成下面小题。开篇词一件看似平常的餐具,千百年来,它陪伴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它代表一种功能,方便、朴实、有趣;它代表一种审美,质朴、温暖、静美;它更代表中国文化,方圆、阴阳、融合。它是世界上应用广泛的餐具之一,中国饮食文化的标志,发明于中国,后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它就是中国筷子。筷子来源于自然山水之间,表达了中国古人对世界的认识,天圆地方、天人合一,传达着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家国精神。一言以蔽之,筷子的深厚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1. 文中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与下列哪一项相同?( )A. 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郑直《激战无名川》)B.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C.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 秋风阵阵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叶圣陶《三棵银杏树》)2. 文中成语“天圆地方”的结构与下列哪一项完全相同?( )A 临食废箸B. 象箸玉杯C. 张良借箸D. 箸长碗短3. “筷子”在古代被称作“箸”或“筋”,到了明朝,生活在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筷子”这个新名词来取代以前的“箸”。虽然“箸”和“筋”同音,但听起来也和“住”一样,而这是航行中的禁忌。所以,船家们就用“快子”来代替“箸”,后来又在“快”字上加上“竹”字头,用以表明制作筷子的常用材料。“箸”到“筷子”的转变,其实是谐音引发的联想。下列哪一项广告词也用了谐音?( )A. 楠竹木,优生活B. 夹住它,大有口福!C. 永远比别人筷一步!D. 用楠木筷,吃天下菜。学习活动二:(4分) 探究筷子的起源及用法,完成下面小题。【筷子的由来】高邮龙虬庄发现了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筷子原型,此后更多的考古发现表明筷子在古代首先是一种烹饪工具,且用途甚广。在战国晚期,筷子完成了从烹饪工具到进食工具的转换。从汉代到唐代,勺子虽然仍然作为主要的餐具,但由于小麦由粒食改为粉食,筷子便成为食用面条、饺子等尤其是饭菜一体的面食的首选工具。隋唐时期由波斯传入的先进冶炼技术,使得很多金、银、铜等金属筷子被制作出来。炒这种烹饪方式的发明,更加拓宽了筷子的适用范围。由于唐代文化在亚洲地区的广泛扩张,筷子影响到蒙古高原、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地区,“筷子文化圈”已经初具规模。【用筷的方法】第一步:将一根筷子,置于你的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延伸过虎口。第二步:将一根筷子放置于你的食指与中指之间,拇指压紧。第三步:以拇指为支点,中指与食指灵活运动来控制第二根筷子夹取食物。4. 下列关于筷子由来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最早的筷子原型发现于高邮龙虬庄。B. 在战国的晚期,筷子只是一种烹饪工具。C. 从汉代到唐代,筷子成为了主要餐具。D. “筷子文化圈”在唐代已经初具规模。5. 下面是筷子用法的四幅插图,哪一幅可作为第三步的插图?( )A. B. C. D. 学习活动三:(6分)6. 探究“玉箸”的意象,完成小题。同学们在中国基本古籍库中检索,发现“玉箸”出现2284次,而“金箸”出现129次,“银箸”只出现54次。什么在基本古籍中会频频出现“玉箸”这个意象呢?同学们选定了两首唐诗试作探究,请你帮助完成。【甲】野人送朱樱①[唐]杜甫西蜀樱桃也自红②,野人相赠满筠笼③。数回细写愁仍破④,万颗匀圆讶许同⑤。忆昨赐沾门下省⑥,退朝擎出大明宫⑦。金盘玉箸⑧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⑨。【注释】①野人:指平民百姓。朱樱:红樱桃。②也自红:意思是与京城一般红。③筠(yún)笼:竹篮。④细写:轻轻倾倒。愁:恐怕,担心。⑤万颗匀圆:指上万颗樱桃不大不小,均匀圆润。讶许同:惊讶如此相同。⑥沾:接受恩泽。门下省:官署名。肃宗至德年间杜甫任左拾遗,属门下省。⑦大明宫:唐宫殿名,君臣在此上朝。⑧玉箸(zhù):华丽的筷子。⑨转蓬:蓬草随风拔根而旋转,喻身世之飘零。【乙】咏史诗·汉宫[唐]佚名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链接资料】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玉十分迷恋。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玉已被制成各种物品,或是实用器,或是礼器。随着时间的推移,玉对中国人而言成了“皇家宝石”。玉器是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活动不可或缺的礼器。传统上,中国人无论男女都习惯佩戴玉饰,精巧的工匠制作的玉石艺术品成为富人们的收藏。虽然晶莹透明的玉石(玉通常是白色的)容易破碎,但在中国,有时一块高质量玉石的价值可以超过黄金和白银。【甲】【乙】两诗都用了“玉箸”的意象,分别抓住了“玉箸”的什么特点?表达的情意有何不同?结合具体诗句和【链接资料】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学习活动四:(15分)探究筷子引发的信任危机,完成下面小题。《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节选[西汉]司马迁顷之,景帝居禁中①,召条侯,赐食。独置太胾②无切肉又不置箸。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③取箸。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④者非少主臣也!”【注释】①禁中:旧称天子居住的地方。②胾:大块的肉。③尚席:古代官名,掌管宴席。④怏怏:形容不满意、不高兴的神情。7.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顾谓尚席取箸_____________ (2)条侯免冠谢_____________8.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独 置 大 胾 无 切 肉 又 不 置 箸。9.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此不足君所乎?10. 景帝事后觉得条侯是“怏怏者”,你赞成这样的看法吗?请结合内容分析。11. 条侯就是周亚夫,文帝对他“称善者久之”:“嗟呼,此真将军矣!”而景帝却说:“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为什么两位皇帝对周亚夫的评价如此悬殊?请结合选文和课文《周亚夫军细柳》试作分析。学习活动五:活动小结(10分)12. 完成填空。筷子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拿筷子的方式、举起筷子、掉落筷子、折断筷子都有一定的含义。李白用“投箸”来传达和强调自己的伤感,“_______① ,________②”。人们还以筷子长度作为其他物品的标尺,用其形状、质地比附人的品格。玉箸易碎,暗示不必追求奢华的享受,而是需要以身作则,勤俭治国,可以比附范仲淹,“________③,________④”,忧患意识,家国情怀跃然纸上;玉箸还用来比喻眼泪,表达相思、愁怨等情绪,可以比附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⑤ ,________⑥”;竹筷不但制作容易,还是清廉俭朴的象征,可以比附刘禹锡,“_______⑦ ,________⑧”,身处陋室,尽享陋室清幽宁静;金箸被赋予了积极的道德内涵,是正直廉洁的象征,可以用来比附诸葛亮,“后值倾覆,________⑨,________⑩”,二十一年忠贞无悔。学习活动六:(29分)阅读小说《筷子》,完成下面小题。筷子[新加坡]艾禺①妻子在桌边把叉和长匙摆开的同时,放了两双筷子。②“为什么不全都放筷子?”他走过去看着,大声嘀咕了起来。③妻子吓了一跳,看了看他,睬也不睬地走向厨房。④“又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孙子不会用筷子,说那么多废话!”带水的菜下镬的炸开声淹没了妻子的回应。⑤华人不会用筷子几时成为名正言顺的道理他不明白,为什么阿全不教他儿子呢?以前自己做人儿子的时候,筷子拿错了姿势,爸爸手上的筷子就成了打人的戒尺往头上敲了过来,让他永远都记得筷子是怎么拿才是正确的。⑥轮到自己教阿全,是十几年前的事。他没有父亲的严厉,因为儿子只有一个,老婆说的,一个打坏了就没了。再说,时代也不兴,他手中的筷子就没有成为过戒尺。⑦或许就是因为自己不够严厉,使阿全没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去把这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遗忘了筷子⑧“拿筷子不是我们华人每个都要会的吗?”⑨“你少罗嗦,他们两个星期才来这里吃一次饭,你不要把他们吓跑了!”妻子把炒得油绿的菜端了出来,对他板着脸。⑩想想也是,儿子一家人肯回来已经很好了。他的咖啡友里面十个中有一半儿女已经失踪了,他可不想登寻人启事。⑪可是餐桌上铁汤匙和叉子碰撞发出来的刺耳声,实在让人难受。眼看手中的一双筷子,轻巧地夹起盘中的菜肉是如此轻盈优雅,带入口里的除了菜香还有筷子的细致精巧,不使原汁原味有一丝流失,⑫“用筷子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一定要用汤匙和叉?”他终于忍不住开了口。⑬妻子向他抛来了一个白眼,旋即又半带惊恐地向儿子媳妇望去。⑭“爸,我们在家里用惯了汤匙和叉!”媳妇回应着。⑮“筷子也可以用惯的嘛!”⑯“我们家……好像都没有买过筷子?”媳妇一副狐疑的表情望向自己的丈夫,小声地探问着:“家里真的连一双筷子也没有,对吗?”⑰“这怎么可能,家里连筷子也没有?”他难以置信地瞪住了儿子。⑱“没有用就没有买喽!”儿子简单答着,继续吃自己的饭。⑲“你以前不是也用筷子的吗?”⑳“以前是以前。”儿子又简单答着。㉑“就算不天天用筷子,有空的时候也可以教教明明和棠棠……我们是华人,华人一定要会用筷子!”㉒儿子静默了下来,没有说话。㉓“汤匙和叉还不是一样可以拿来吃东西,为什么一定要用筷子,你不要老古董了!”妻㉔儿子看饭桌上一时大家都静了,怕场面会僵下去,一边拼命向他打着眼色,示意不要再说,一边打着圆场。㉕桌面的空气真的凝住了,连明明和棠棠也乖乖地低头用叉插着带粘的饭粒,小声数着送入口中。㉖他重重地叹了口气,望着手中的筷子。㉗“五千年的文化,难道真的一点也没有用?”㉘“爸,你不知道吗,华文都B①了!”儿子淡淡地说,用叉叉起了一块卤三层肉放入他碗中。㉙他用筷子一接,两种用具碰撞在一起发出一种很特殊的声音。儿子似乎没有听见,回头继续吃着饭,而他却感受到声音是如此清晰响亮,一直撼到他的心里……【注释】①新加坡教育近年来实行华文B制度,让学生在修华文科目时,也可以选B华文。所谓B华文,是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些的华文。(本文选自钦鸿主编《世界华文女作家微型小说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13. 下列哪一项中加点的“旋”字与“妻子向他抛来了一个白眼,旋即又半带惊恐地向儿子媳妇望去”的“旋”字意思相同?( )A.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刘成章《安塞腰鼓》)B.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沈括《活版》)C. 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阿城《溜索》)D. 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鲁迅《故乡》)14. 这是一篇小说,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你觉得这篇小说的高潮出现在何处?请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并结合小说的文体知识说明判断依据。15.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他的咖啡友里面十个中有一半儿女已经失踪了,他可不想登寻人启事。(“咖啡友”改成“茶友”会不会更好?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眼看手中的一双筷子,轻巧地夹起盘中的菜肉是如此轻盈优雅,带入口里的除了菜香还有筷子的细致精巧,不使原汁原味有一丝流失。(为什么“他”有这样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用筷子一接,两种用具碰撞在一起发出一种很特殊的声音。儿子似乎没有听见,回头继续吃着饭,而他却感受到声音是如此清晰响亮,一直撼到他的心里……(是什么特殊的声音,儿子似乎没有听见,父亲却撼到了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你觉得明明和棠棠会学用筷子吗?说明你的推测理由。17. 正面描写人物方法有很多,比如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而《筷子》主要用了对话描写。细读文中的对话描写,结合“小贴士”分析这些描写对深化主题所起的作用。小贴士分析对话描写的方法主要有:①推敲标点符号,如问号、省略号等;②推敲句子,如句式、语气、句子长度等;③推敲说话方式,如发问、接话、插话、打断对话、转换话题等。18. 筷子和叉子的“遇见”引发了我们思考。文学名著中有很多“遇见”的经典场景,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仿照【示例】进行赏析;要求:内容符合原著,赏析条理清楚。A.孙悟空与唐僧的第一次遇见(吴承恩《西游记》)B.周进与范进的第一次遇见(吴敬梓《儒林外史》)C.林冲与鲁智深的第一次遇见(施耐庵《水浒传》)D.斯诺和周恩来的第一次遇见(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E.保尔和朱赫来的第一次遇见(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示例】一天黄昏,简·爱外出替费尔法克斯太太送信,邂逅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罗切斯特的马滑倒了,他受了伤。简·爱见此情形,不顾罗切斯特的无理和粗暴,帮助他重新骑上了马。初次遇见的时间安排在黄昏,这是美好的瞬间,简·爱驻足留连,享受难得一见的景色,被动乏味的生活出现了新鲜的气象,标志着简·爱千篇一律的生活开始了变化。黄昏也是归家心切的瞬间,罗切斯特归来而简·爱出去,归来是原有生活的改变,出去也是,出去和归来发生了初次的碰撞,也预示了后面情节的反复。由于初次相见安排在小径旁,简·爱当然不会知道这个不英俊却黝黑、强壮、严肃的中年男人是罗切斯特,而罗切斯特却能从与简·爱的简单对话中获知简·爱的身份。简·爱不知道罗切斯特将怎样改变她的命运,而罗切斯特也就在这个初次邂逅的夜晚爱上了这个不漂亮却真实、固执的家庭教师。这次不期而遇,本来是一件无足轻重、既不浪漫也无趣味的事,但变化的种子萌芽了。我选_______,我的赏析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活动七:根据要求,完成写作。(50分)19. 如果你是《筷子》中阿全的爸爸,你怎么劝说儿子、孙子学会用筷子?请结合本次的全部学习经历有效劝说,字数120左右。20. 根据要求,完成写作。《筷子》中阿全的爸爸想要阿全他们用筷子,而阿全他们只需要刀和叉。这引起我们对想要和需要的思考。想要和需要有时候很难区分,但我们每天都必须在想要和需要之间做出选择。需要,指的是:你不能没有某样东西,离开它就无法生存。想要的东西不是你需要的,而是你喜欢的。要是弄不明白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结果会怎么样呢?请写一篇文章,来表明你对“想要与需要”的看法。要求:题目自拟;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任务内容文本类型任务一叙述自己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记叙类任务二发表你对此的认识与思考议论类任务三发挥想象,进行文学创作不限(诗歌除外)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