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导学】 1.C(解析:.“噢”应读“xiù”,B.“枝”应读“q”,D.“徊”应读“huái”。)2.D)(解析:“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等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在句子中用来形容反对的声音是不恰当的,应改为“不断”或“接连不断”)3.(1)悄悄2)小小(3)烦闷4.(1)印度 泰戈尔诺贝尔(2)冰心谢婉莹作家诗人繁星春水寄小读者【课中助学】 1.(1)孩子玩捉迷藏 孩子与妈妈嬉戏孩子与妈妈对话(2)雨打红莲荷叶护莲2.(1)第一次嬉戏:在母亲祷告时,“我”悄悄地开放花,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在母亲读《罗摩衍?时,“我”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我”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2)“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和妈妈嬉戏,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和快乐,3.(1)插叙,交代“我”家与荷花有很深的感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雨中荷花被打,“我”不敢下阶去看的情节做铺垫: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2)生活中的困难些难,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意思对即可。)【课后固学】 1.示例:她袅袅婷,仿佛夕阳下的金柳涟漪的倒影;她清新空灵,像下过雨的天空忽然出现彩虹;她明媚灿烂,照亮寒冷的冬日。2.(1)烈日炎类的正午,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老人手中的金币闪烁着耀眼的光芒。(2)温暖的夕阳下,湖水退去,沙滩上的贝壳闪耀着光彩。3.不例:诗歌开头写道“来我”,表现出“我”渴望与他人建立起雇佣关系,建立契约的“我”将成为受限制和约束的人。当“我”和一个孩子建立起契约关系后,孩子身上的无邪、天真、淳朴让“我”没有了约束,“我”成了一个自由的人,找同了初心。 4.示例:自由与枷锁(意思相近即可。)5.不例:你好,在文学作品中孩子的形象往往代表着纯真无邪、童真童趣。《最后的契约》中,“我”放弃了权力、金钱和容貌,选择和孩子签订契约,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这启发我们只有坚持纯真无邪的本心,才能获得生命的自由。《稚子弄冰》中,孩子们无俱寒冷玩冰取乐,充满想象与趣味,启发我们坚守童心,保持热爱,获得纯粹的快乐。【拓展延伸】 1.原文中母亲的话充满了对孩子的关心与牵挂。省略提示语,更加简洁,更能表达急切的心情,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变化标点后,语气比较平谈:删去语气词,母亲说话的语气更生硬,变成强制性,带有命令之意。2.示例:妈妈,请放心,我已经长人了,我会保护好自己的!理由:没有谁会比母亲更记挂风雨中的孩子,但孩子迟早要长大,终究会出去。亲的呼唤是孩子风雨中的护身称,无论孩子在哪里,母亲水远牵挂着:出去的孩子对母亲也总保存着一颗思念和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