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标问答 > 阅读答案

这思考的窑洞阅读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1-21     回答:爱度老师

(1)通读全文,按照作者在不同的时空对窑洞的思考和理解,在下列横线内填写文字。

从延安回来,印象最深的窑洞——在窑洞外,①   和②   ——在窑洞里,③   ——在窑洞前生产思想的窑洞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既点出了题目中的“窑洞”,又借助交代窑洞让自己“印象最深”的原因引出下文对“伟大的人”及其思想的具体展开。

B.文中加点的“钉”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被眼前几排静静的窑洞吸引而伫立不动的状态,突出表现了伟人及其思想的巨大魅力。

C.第三段和第五段,通过对毛泽东在弹火纷飞中仍然坚持读书写作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毛泽东是一个求学上进、谦虚好学的伟人。

D.这是一篇政治散文,文章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经作者之手,使枯燥的政治写得隽永流畅、感情充沛。

(3)结合上下文,从写作手法上谈谈你对文中划线的句子的理解。

(4)本文题目“这思考的窑洞”有怎样的意蕴和表达效果?纵观全文,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指挥作战的窑洞;思考的窑洞;与人民关系最紧密的窑洞(源源不断输送力量的窑洞或最接地气的窑洞)

(2)C

(3)此句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毛泽东的英雄形象——既能及时化解眼前的危机,还能预先思考下一步的行动;表达了对毛泽东卓越能力和智慧的赞美之情。

(4)意蕴:“这”近指代词,含有作者亲自参观“窑洞”的经历;“窑洞”既是实写,也是借代曾经在此居住的毛泽东;用“思考”修饰“窑洞”既隐含曾经居住在此的毛泽东善于思考,也表达了自己到此得到了深刻启迪。效果:“这”既拉近“窑洞”和作者的距离,也拉近“窑洞”与读者的距离;“思考”将“窑洞”拟人,使题目新颖生动,能引发读者思考,并激发阅读兴趣。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