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童年的阅读题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1-21 回答:爱度老师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①
②老师抱“我”洗去墨迹
③
④乡人敬惜字纸
(2)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凉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3)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4)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5)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如今,在人们日常交际中,记日记变成了写博客:鸿雁传书变成了电子邮件;字不是写上去的,而是“敲”出来的;记录声音有录音笔,智能手机上有录音功能,键盘输入取代了传统汉字书写。日益科技化的今天,打字已经渐渐替代了手写,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1)①蘸酒写字考试;③用小楷字借书
(2)①运用排比、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强调(突出)了老师对“我”的关爱,体现了书法对“我”的文化启蒙和激励作用。
②用“弯”“捡”“捧”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乡人对字纸的恭敬之情。
(3)独立成段是对农夫和渔民都不识字的补充强调,突出了乡人对字纸及文化的敬重,表现出作者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深化文章主旨。
(4)童年时老师的关爱,激发了作者对书法的兴趣,打下了他书法的功底;乡人对字纸的敬惜,以及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启蒙了作者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这一切为作者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5)示例:汉字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蕴含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书写汉字不仅是人格的陶冶,更是文化的传承,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习惯于打字,这对于汉字的传承有很大影响。因此,汉字决不能丢掉,而应将其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重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