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含答案解析版)
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含答.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2023年路桥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适应性试卷语文温馨提示:试卷内容有六个板块,总分150分(含卷面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卷面书写(5分)二、积累运用(27分)1. 根据拼音写汉字。寻味美食,路桥糕点令人xiāo( )魂。刚蒸熟的灰青糕,细腻róu( )滑,清香直入肺腑。米漾糕外表雪白,内里péng( )松如海绵,用手一按,如同按在小孩的胖脸颊上。乌糯有种桀骜不xùn( )的个性,非得反复捶打才能降服它的山野之气。舌尖上的路桥,值得回味。2. 下刚关于节日习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吃”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正月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八月十五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B. “喝”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九九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C. 节日习俗中有许多的约定俗成的活动,元宵节赏花灯,舞狮子;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赛龙舟。D. 节日习俗常与传说故事相关联:寒食节的吃生食与介子推的传说说有关,中秋节的亲人团聚则与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3. 下列是某同学搜集的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B.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C. “社稷”常用来作为国家的代称,“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D. 我国古代的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4. 某同学正在撰写题为《奋斗新时代》的演讲稿,他想将已学的古诗文名句引用其中,请你根据积累,帮他补全古诗文。序号主题词古诗文名句出处①豁达胸襟______,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②渴望重用持节云中,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③远大理想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④达观开朗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⑤赤胆忠心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⑥离情别绪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⑦淡泊名利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⑧弥坚爱国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以下内容是演讲稿的开头,请用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和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继续帮他补全。从古至今,人类为实现梦想,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这离不开历代先贤“⑨______,⑩______”的无私奉献。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但只要我们有 “⑪_____,⑫________”的坚定自信,我们一定可以从容地面对人生的风雨,追逐时代梦。5. 某同学正在撰写题为《奋斗新时代》的演讲稿,为了让演讲更有说服力,某同学添加以下三人的事例作为论据,请写出语段中的人物名字。①他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地牢挖穿了。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红岩》他是________②“先生,我现今衣食缺少,还拿甚么本钱想读书上进?这是不能的了。只是父亲在家患病,我为人子的,不能回去奉侍,禽兽也不如。所以几回自心里恨极,不如早寻一个死处!”马二先生劝道:“快不要如此。只你一点孝思,就是天地也感动了。”——《儒林外史》我是_________③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据说,如果他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红星照耀中国》他是__________6. 某同学发现许多经典著作都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勇士形象,他们未必是体格健硕,但无一例外都有一颗勇敢的心。请从下列四位女性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名著内容加以分析。A.《简·爱》简·爱 B.《儒林外史》沈琼枝 C.《平凡的世界》田晓霞 D.《红岩》江姐三、文学类作品阅读(18分)兰花王寒①二月里,家里的春兰开花了。春兰风骨清奇,有种内敛的美。清末台州才女屈蕙孃有一首《望湘人》,她用“瘦倚金风,凉含玉露”来赞美兰花脱俗之美。我以为,兰花是经得起这番赞美的。②兰花生于荒山僻壤,长于涧底幽谷,姿容素雅,的确有一种出尘之美。人有人格,花呢,亦有花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兰花是人品和气节的象征,用来比喻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隐士高人再恰当不过。百花中兰花的地位很高,光凭它的香,就足以抵过万紫千红的美。其实,若论香味,兰花的香显然不是最浓郁的,但胜在清香幽远。兰花生长在深山静幽处,故被称为幽兰。它的香味也是幽幽的,不带一丝脂粉气。兰花的这种个性,就像《牡丹亭》里所唱——你道翠生生出落的群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清代画家蒲华,擅画竹,也爱画兰花。他笔下的兰花,或几茎,或数丛,或倚石,或临水,墨色淡雅,叶片细长瘦韧,有冷清绝俗之风韵,寥寥几笔,清趣无穷。③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以花貌喻美人容颜,在文学作品中司空见惯。形容女子的美貌,用的植物是莲,是芙蓉,是桃花。脸色红润,是“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长得美丽,是“芙蓉如面柳如眉”;步态曼妙,则是“轻移莲步”“一步一朵莲花”。至于品性,则要用兰花来比,“兰心惠质”就是对一个女子最高的评价。④雨水和惊蛰节气,春兰开始登场。这些年来,每到这两个节气,台州总要举办几场兰展。这是台州春天里的第一场花卉选美大赛,来自民间的春兰齐齐亮相,比一比谁开得最美,谁开得最香,谁的身价最高。⑤兰花也有严格的选美标准,中国古代对美女的标准很多,手要如娇荑①,肤要如凝脂,领要如蝤蛴②,齿要如瓠犀③,还要螓首蛾眉。对兰花色香味也有讲究,色泽以嫩绿为上,浓绿次之,赤绿更次之,花红色鲜明者为佳,味道过于浓烈则为小品。美人要香肩,而兰花以平肩为上品。严格程度,不亚于选美。⑥身边有几个养兰高手,他们对兰花的感情,可以用一个“痴”字来形容,就像屠洪刚唱的《霸王别姬》——人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爱你那一种。他们被兰花迷得神魂颠倒,一掷千金,就是为了一朵兰花。他们培育的兰花,叫台州牡丹、金鼎荷、玉芙蓉、黄花素心、流云、红宝莲、冰美人、莲瓣观音素、仙居碧玉、括苍凌荷……这一个个兰花的芳名,简直就是风情万种的美人的艺名。⑦家乡父老甚是爱兰。山民上山斫柴,满挑的柴火中,常有一两株山野的兰花,这是他们砍柴时随手挖来的。想着那些山民、樵夫担上插着兰花,夕阳西下时施施然回家,便觉有悠然之气。某位老先生一生痴爱兰花,得空时常约上三两兰友,到山中寻找好兰。古稀之年,老人家在山上找到一棵好兰,心满意足,谢了土地爷,此后不再上山寻花。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情感,是如此亲近,却又如此单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几乎成了绝响。⑧春兰开时,总有朋友邀我去赏花。以往,我总是迫不及待赶了去,唯恐错过了兰花的嘉年华。这一回,我慢笃笃地说,我家的兰花也开了呢。⑨是在突然间,闻见兰花香的——昨晚在单位加班,回家已晚,到阳台上,伸了个大大的懒腰,闻到空气中若有如无的幽香。定心一闻,是春兰的香。细一瞧,发现角落里的那盆春兰,趁我不在时,不声不响开花了。⑩在冷寂的早春,悄然开放的春兰,给了我春天的第一个惊喜。(有删改)【注】①娇荑tí:细嫩②蝤蛴qiúqí:洁白丰润③瓠犀hùxī:整齐7. 文中从哪些方面表现兰花的“脱俗之美”,请简要概括。8. 请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情感,是如此亲近,却又如此单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几乎成了绝响。9. 有人认为第⑨段放在原文显得多余,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请阐述理由。10. 王寒的散文,其语言风格可优雅,“有诗意”;也可通俗,“接地气”,请以第⑤、⑥段为例,谈谈你对其散文语言“雅俗共赏”的理解。11. 若将这篇散文编入目录,对于“一树繁花”、“人间烟火”、“故里风物”三个目录,你认为归于哪个目录最合适?请阐述你的看法。四、非文学类作品阅读(19分)【材料一】汉服“出圈”①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穿汉服逐渐发展为一种热门的时尚潮流。近期,一位年近八旬身着汉服的“汉服奶奶”可谓出尽了“风头”,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目光。“汉服奶奶”的走红,让我们看到基于底蕴自信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热点时评》②为了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汉服在款式、材质、设计上做出了许多改良。改良后的新汉服深受大众喜爱。作为主力军的年轻人,平均一人每年购买4.8套汉服,每套汉服的平均价格为777.5元。以下两图摘自艾瑞咨询的数字分析。【材料二】汉服溯源①汉服源自黄帝创制衣裳,至清初“剃发易服”政策后消亡。其形制包括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襦裙制四类。汉服是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彰显了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风范,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②汉服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有古代汉服和现代汉服之分。相比古代汉服,现代汉服(新汉服)在保留前者的经典样式和形制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大众的多元化穿着情境和时尚美学加以重新设计后,更符合现代日常穿搭习惯。【材料三】汉服之争①马面裙,明明是中国的汉服服饰之一,如今却被说成是外国某品牌自己的标志性服装,这种文化挪用简直是明偷暗抢。我国马面裙历史悠久,最早能追溯到千年以前宋代旋裙,明代再加以发展。它四个面两两重合,裙门交替,这种独特的围合式结构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找不到类似的。它的色彩尽显中国传统色的美,绣满各色传统纹样,寓意吉祥高雅。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马面裙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审美工艺集大成的象征性符号。如果说时尚的尽头是传统,那么传统的溯源叫华流。——《有一种潮流,叫中国马面裙》②当我们把马面裙完全作为一件常服去搭配时,这才算将汉服完全真正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只有真正的融入,汉服才能发扬的更快、更好,才能不被他人占领、掠夺。——网友1③真正能流行起来,被人们认可的东西,背后都少不了传统文化的支撑。人们会对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与符号的东西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从而不由自主地喜爱它们。——网友2④与传统汉服相比,我更能接受融合了现代元素或二次元元素的改良汉服。——网友3材料四】汉服与戏剧昭君出塞时身着汉代女子常穿的曲裾,外披一身红衣,配着白色毛边斗篷,红白对比的传统服饰造型非常靓丽,一出场令人惊叹。以下为《王昭君》剧幕节选(有删改)第三场《别家》(昭君身穿曲裾深衣,神情黯然,略有所思。)昭君:(白)奴家王昭君。父亲王穰,卧病在床。长兄王豹,远戍边关。兄弟王龙,尚在童稚,全凭我与母亲,以浣织为生计。……昭君:(唱)妾是庶人甘贫贱,不愿选在君王前。第十场《慨决》(昭君因得罪小人,入掖庭为宫女多年,衣着简朴。)萧相国:久闻昭君娴雅端庄。今日一见,果然堪当重任。(唱)出塞和亲,为的是千家井灶,万户生灵,百载生息……昭君你长在民间知民意,事到临头要深思。昭君:(背供)萧相国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浇散王昭君万斛离情。第十二场《出塞》匈奴左贤王:参见娘娘!单于已在关外恭候,请昭君娘娘启驾。出关,成就嘉礼。昭君:(A)请取琵琶过来,待我弹奏一曲,以写我和亲之愿!(唱)胡汉争,有百载,喜今日长城内外风静无埃。但愿得恩义常在,五风十雨常无灾。12.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意思的选项是( )A. 戏剧《王昭君》中,“背供”、“白”都属于人物的内心独白。B. 现代汉服改变了传统汉服的形制特点。C. “汉服热”的现象带动了中国汉服产业的快速发展。D. 汉服虽然深受欢迎,但真正支撑其走远的是优秀传统文化。13. 根据材料二,编写“汉服”词条,为“汉服”定义。14. 有网友对“马面裙之争”事件不以为然。请你从材料三中提炼反对这位网友的观点,补全对话。某网友:要不是国外某品牌的借鉴,马面裙未必被那么多人了解,没必要斤斤计较。你:_______15. 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如何守护和传承汉服文化?16. 阅读材料四,请从人物的服装、神态、动作、舞台布景等,为A处写一段舞台说明。(100字左右)五、古诗文阅读(21分)(一)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春生【唐】白居易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二)①居易字乐天,敏悟绝人,工文章。弱冠,谒顾况。况,吴人,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②元和元年,居易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③元和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赈灾。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①。宪宗颇采纳。④元和十年,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⑤居易累以忠鲠遭摈②。既失志,能顺势所遇。长庆元年,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③,卒。⑥呜呼,居易其贤哉! (选自《新唐书》有删减) 【注】:①流瘠:逃荒的饥民 ②摈:排斥 ③致仕:辞官归家17. 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答。18. 有人评价《春生》抒发情感时含蓄蕴藉,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赏析。1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__________②及览诗卷 __________③因谑之曰 ___________④上悦之 _________20.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 呼尔而与之B. 以救流瘠 无从至书以观C. 居天下亦不难 居天下之广居D. 出为州刺史 为宫室之美21. 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2处)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2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23. 《新唐书》评价白居易“居易其贤哉”,请结合语段对“贤”加以分析。六、作文(60分)24. 按要求作文查理·芒格曾经说过,对身边的人或事,询问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你就能更好地思考问题;通过问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你开始获得普世的智慧,会有更深刻的洞察力和创造力。以上文字给你什么启示?请以“这是为什么呢”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