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太阳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1-12 回答:爱度老师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一项的是( )
A.小说的开头从“我”接到警察的电话切入,营造出一个非常态的生活情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没有第一时间与“我”通话说明原委,是因为父亲不想破坏女儿看演唱会的心情,也不想让女儿发现他来南京。
C.小说中“我”对偶像的狂热膜拜的态度,同对父亲的态度形成对比,巧妙地为结尾揭示真相做伏笔。
D.本文的选材立意别具匠心,人物形象塑造颇具典型意义,强调了对当今社会盲目追星现象的批判。
(2)文中第④段第⑱段划线处都写到“南京的太阳”,请简要分析两处描写的不同作用。
(3)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⑭段划线句的妙处。
屏幕上的父亲,半年未见,似乎一下子苍老了好几年。他头发灰白,野草一般杂乱,黑褐色的脸上,小眼睛倦怠无神,尤其满是血泡的嘴唇,于胡子拉碴间如一枚烂柿子。
(4)小说采用明暗双线推进的故事结构,请指出文章的线索并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
(1)D。
(2)第④段采用比喻手法,将太阳炙烤下的南京城比作平底煎锅,既表现了天气的炎热,也表现了少年们对偶像迷恋的狂热和即将观看演唱会时心情的激动澎湃;第⑱段采用拟人手法,以太阳“跑进了我的眼睛”,不仅写出太阳给我身体的灼烈与滚烫感,更强烈地表现出我内心的感动和愧疚之情。
(3)外貌描写,细致入微写出了父亲的苍老憔悴狼狈的样子,既表明父亲生活的艰辛,更反映出其内心的焦灼和暗中保护女儿的不易。表现出我对父亲的心疼怜爱。
(4)明写“我“的行踪,暗写父亲的行踪,最终汇合于二人见面。
好处:①面在拓展事件的时间跨度与想象空间中丰富了小说的内涵;②在增加小说情节的曲折波澜中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③在彼此呼应互补中丰满了小说的人物形象;④在双方的行为对照中突出了深沉的父爱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