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列车阅读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1-07 回答:爱度老师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的表格。
情节 |
主要事件 |
开端 |
①老夫妻带婴儿乘车,妇人紧张孩子 |
发展 |
② |
高潮 |
③妇人关掉手机,跪求救救孩子 |
结局 |
④ |
(2)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题目中,“夜”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列车”是故事展开的动态场所,特殊的环境有利于营造特殊的故事氛围。
B.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对于生病的孩子,看似粗鄙的民工却充满仁爱;车上旅客充满关切,“老黑”却是冷酷无情。
C.小说第⑦段女主人公“救救孩子”一语是小说的关键,最终孩子获救,表现出女主人公正直、善良的形象。
D.小说多处运用悬念手法,例如第①段中老黑问女主人公“路上没堵车吧”的暗语,利用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有波澜。
(3)下列加点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联系上下文分析。
①她抱起婴儿,向大家讪笑着,贼一样躲进了卫生间。
②她楞着,像一截枯木。
(4)一般来说,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会有所不同。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中A、B、C三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A处:
B处:
C处:
(5)有读者认为,小说最后出现的歌词与前文无关,可以删去。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②孩子发烧,妇人慌乱躲藏 ④列车靠站,老夫妻梦回故乡
(2)C
(3)①“讪笑”是勉强装笑的意思,这里表现了妇人因孩子哭闹,害怕引起其他乘客的注意。
②“楞”表现了妇人因老黑命令她扔掉孩子的话而惊愕、恐惧、不知所措。
(4)A处: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幽暗诡森的气氛,暗示老妇人如“泅渡的鱼”。
B处: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后文婴儿突然发烧哭闹的情节由此展开;暗示内心的“迷失”,为后文老夫妇贩卖婴儿的事实做铺垫。
C处:与第A处环境描写照应,表现妇人由内心“迷失”到良知觉醒,人性的善良终将冲破黑暗,由此升华主旨。
(5)不能删去。①含蓄地表现主题。小说结尾的歌声,用“圣洁的雪山”“经幅”等含蓄地表达了心灵在四处飘荡之后最终“回家”,突显了人性的善良终将回归的主题。②情节上前后照应。小说开篇写到女主人公记不清“歌中所唱”,结尾写到“听到了真真切切的歌声”,前后呼应,形成对照,体现了女主人公从“迷失”到“回归”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