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24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1-35.5 Fe-56一、选择题(共20分)1-14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铝元素的符号是A ClB. ALC. AlD. Ag2. 《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过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棉纱织布B. 海水晒盐C. 伐木制舟D. 五谷酿酒3.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是A. N2B. O2C. CO2D. 水蒸气4. 属于氧化物的是A. H2SO4B. MgOC. Mg(OH)2D. Mg(NO3)25. 古代皇帝“朱笔御批”的原料主要成分是HgS,其中Hg的化合价为+2,则S的化合价是A. -1B. -2C. +1D. +26. 属于钾肥的是A. KClB. CO(NH2)2C. NH4ClD. Ca3(PO4)27. 在足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 植物油B. 碳酸钙C. 硝酸钠D. 氢氧化铜8. 焰色反应呈黄色的是A. NaClB. Cu(NO3)2C. KNO3D. CaCl29. 以下是室温下不同溶液pH,其中碱性最强的是A. pH=3B. pH=7C. pH=10D. pH=1310. 互为同素异形体是A. 氧气和液氧B. 水和双氧水C. 冰和干冰D. 红磷和白磷11. 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的是A. 胆矾CuSO4B. 烧碱NaOHC. 干冰H2OD. 食盐HCl12. 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可有效保障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 霉变的食物洗净后食用C.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D. 高层发生火灾乘电梯逃生13. 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碳还原氧化铜时,观察到固体由红色变黑色B.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C.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上方出现白烟D. 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4. 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B. 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C. 相同原子可以构成不同分子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15-17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15. 某混合气体由CO2、CO、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若利用下图装置验证该混合气体的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连接I→Ⅱ→Ⅲ,若I中无现象,Ⅱ中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混合气体中有CO2无水蒸气B. 连接I→Ⅱ→Ⅲ,Ⅲ处酒精灯的作用仅是处理尾气C. 连接I→Ⅱ→IⅢ,Ⅲ处若气体能被点燃,则原混合气体中有COD. 连接Ⅱ→I→Ⅲ,若Ⅱ中无现象,I中固体变蓝,则原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无CO216. 为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通过实验①②,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B. 通过实验①④,能验证三种金属中Fe的活动性最强C. 通过实验②③,能验证三种金属中Ag的活动性最弱D. 若试管⑤中X为Cu,Y溶液为稀硫酸,通过实验②③⑤能验证金属活动:Fe>Cu>Ag17. 现有一份由150gNaCl和10gKNO3组成的混合物。为提纯氯化钠,实验小组将该混合物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进行如下实验。结合相关溶解度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206080溶解度(g/100g水)NaCl36.037.338.4KNO331.6110.0169.0A. 20℃时烧杯中的不溶物全部为NaClB. 20℃时烧杯中溶解的KNO3质量大于溶液b中溶解的KNO3质量C. 固体a为111.6gNaClD. 若将步骤2改成保持在60℃过滤,能得到更多的NaCl固体且不会有KNO3析出二、简答题(共30分。第18题7分,第19题7分,第20题7分,第21题9分)18.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智慧结晶。(1)清明—吃“青团”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制作青团时,需要往糯米粉中加艾草。艾草中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C10H10O),C10H10O属于___________(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1molC10H10O中含有___________个碳原子。(2)大暑—“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从微观角度分析,水蒸发过程中_______发生改变。(3)立秋—荞麦在这个季节播种。种植荞麦时会向田地里撒些___________(选填“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来改良酸性土壤。(4)立冬—立冬之后,很多地方开始集中供暖。充分燃烧1kg煤或天然气释放的热量和产生的SO2质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用_______(选填“天然气”或“煤”)燃烧供暖更优,理由是_______。19. 我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封存”和“碳捕集”是实现“碳中和”的其中两种途径。(1)碳封存:海洋封存是实现“碳封存”途径之一,其原理主要是利用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来吸收CO2。海洋封存会导致海水酸化,其原因为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碳捕集:碳捕集的过程中,可选择合适的碱溶液吸收CO2。为了探究不同碱溶液对CO2的吸收效果,某实验小组选取等量的饱和石灰水和饱和NaOH溶液进行实验(见图)。除了观察到气球变大,实验1中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导致实验2中气球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通过比较实验1和实验2的现象,实验小组认为两种物质中,对CO2吸收效果较好的是___________。(3)实验小组对实验2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进一步探究,请将下表填写完整。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1:___________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Na2CO3步骤2: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___________20. 水和水溶液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1)很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某品牌直饮水机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不同超滤膜的孔径大小不同,可以将直径大于其孔径的微粒截留,这跟化学中___________操作的原理相似。“紫外线照射”的作用跟通氯气相似,其作用为___________。(2)图2是电解水装置,___________管(填编号)中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通电一段时间后,a、b、c管内液面从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3)某兴趣小组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有不同的用途。【资料1】工业上,可通过电解饱和NaCl溶液制得Cl2,其反应原理为falsefalsefalse,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资料2】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农业上,可用10%~20%的NaCl溶液进行选种。小组同学认为用于选种的NaCl溶液不可能是饱和溶液,请结合具体数据说明理由________。现需500g16%的NaCl溶液用于选种,请写出以NaCl固体和水为原料配制该溶液的实验方案________。21. 某实验小组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夹持装置省略)。(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选择A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___________。用AB装置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时,A装置的a管应与B装置的___________(选填“b”或“c”)管相连。(2)实验小组用氧气传感器测定收集过程中氧气浓度的变化(见图2)。实验小组认为当实验进行到曲线上的___________(选填“d”“e”或“f”)点时关闭A装置相对较合适。请结合图2曲线,分析他们选择该点的理由:___________。(3)实验小组探究发现,FeCl3对H2O2分解也有催化作用。实验小组设计实验,证明了反应前后FeCl3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实验部分流程见图。上述实验过程中,烧杯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③中X的数值应为______(实验过程中的损耗忽略不计)。若将该实验中的NaOH溶液替换成AgNO3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