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u-64 Ca-40 Mg-24 K-39一、选择题(共20分)21~34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4分。35~37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1. 下列物质的组成中含有原子团的是A. MgB. MgOC. MgCl2D. MgCO32. 属于纯净物的是A. 食盐水B. 红糖水C. 蒸馏水D. 矿泉水3. 对氯化钠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A. 紫色B. 黄色C. 绿色D. 蓝色4. 小麦适合在弱酸性土壤中生长,下列土壤的pH最适合小麦生长的是A. 6.3B. 8.5C. 9.5D. 10.25. MnO2中锰的化合价是A. -4B. -2C. +2D. +46. 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铜粉B. 淀粉C. 白糖D. 麻油7. 以下属于结晶水合物的是A. 氯化钠B. 胆矾C. 硝酸钾D. 碳酸钙8. 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A. 2O2B. O2C. 2OD. H2O29. 物质用途错误的是A. 氦气可填充飞艇B. 烧碱降低土壤酸性C. 活性炭吸附异味D. 一氧化碳用作燃料10. 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元素组成,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a管和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B. a管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C. b管中的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D. 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11. 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A.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一定是CO2B.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一定是分子C.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 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12. 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B.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属于有机物C. 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D. 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13. 类似金刚石结构的物质“T﹣碳”(化学式为C),在航空航天材料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关“T﹣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与碳﹣60互称为同素异形体B.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C. 物理性质与石墨相似D. 碳元素以游离态存在14. 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硫酸,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见下图,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15. 图1、图2是教材中两个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图1实验的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最终测定结果偏小B. 其他条件不变,图1中的红磷可用硫粉替代C. 图2实验可观察到低蜡烛比高蜡烛先熄灭D. 图2实验只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6.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该工艺是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含K2CO3)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反应过程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工艺中加入的“石灰”是指碳酸钙B. 氧化钙与水反应吸收热量C. 反应Ⅰ的基本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D. 整个过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碳酸钙17. 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欲获取反应发生的证据,以下方案不可行的是( )A. 滴入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B. 加入CuO粉末溶液变蓝色C. 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D. 滴入CuSO4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二、简答题。18.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氨气(化学式为NH3)作为一种零碳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氨气易液化、方便储存和运输,是较好的储氢介质。氨气液化的过程属于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NH3中氮、氢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2molNH3中约含______个氮原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2)工业烟气中含有SO2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氨法脱硫是一种高效、低能耗的脱硫方式,最终产物(NH4)2SO4在农业上可作为______(选填“氮”或“复合”)肥。(3)火力发电设施可以通入氨气。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根据上述信息,用氨气作为零碳能源可行性的理由是______。19. 氯化钠和碳酸钠是实验室常见的物质,表格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部分溶解度(g/100g水)。温度℃0102030405060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Na2CO3712.222.039.748847.346.4(1)由表中数据可知,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______。(2)资料显示,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电导率(物质传导电流的能力)越大。用数字化仪器测得溶液中加入碳酸钠粉末后电导率的变化如图1、2所示。图中a点所处的溶液为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点所处的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3)利用溶解性的差异,可鉴别NaCl和Na2CO3两种白色固体,实验过程如图3所示。固体A是______(选填“NaCl”或“Na2CO3”);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4)某NaCl样品中混有少量Na2CO3为得到尽可能多的NaCl,取样品全部溶于水得到溶液A,请用图示形式补充完整的实验步骤。20. 氢气是一种清洁、高能燃料。用图1、图2装置开展H2制取、性质的实验。 【查阅资料】H2还原CuO的一些实验中,可得到铜和氧化亚铜(Cu2O)组成的混合物;Cu2O是红色固体。(1)如图1,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的原因是______;当观察到______时,说明氢气已收集满。(2)如图1,是H2还原CuO的实验。①实验中要向试管内先通一会氢气,然后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②反应过程中试管内固体由______色变红色,说明氢气具有还原性③称取0.6000g的CuO,用H2还原。用热分析仪检测到在不同时间(t)所得固体中Cu2O的质量(m)如图3所示。若反应进行至8分钟时,固体全部为红色。分析红色固体的组成及质量______。21. 学习了常见的金属、酸、碱、盐后,同学们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探究活动。(1)实验一:是铁丝燃烧的改进实验。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实验中观察到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______、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2)实验二:观察到两支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且镁粉与盐酸反应更剧烈。①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______(选填“强”或“弱”)。②反应结束后,两支试管中均有金属剩余,将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继续如图2实验。过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___;经分析滤渣中一定含有铁且称量其质量为bg,请判断a与b的质量关系并说明理由______(忽略实验操作时的损耗)。(3)实验三: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是由NaOH、CaCO3、K2SO4、Mg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图3实验。①白色固体a中一定含有CaCO3,其质量为______g。②生成白色沉淀b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③固体样品的成分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