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昆仑阅读理解及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1-25 回答:爱度老师
(1)【编写独幕剧情】
开端 |
孙红梅为首的十一名知青在小兴凯湖冰面上向近20公里外的知青农场三连队部行进。 |
发展 |
① |
高潮 |
② |
结局 |
③ |
(2)【设计舞台说明】
场景 |
舞台说明 |
设计意图 |
示例:孙红梅向天空喊出一声高八度 |
愉悦,伸手做大喊状 |
表现孙红梅爽朗的个性。 |
孙红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① (提示:表情、动作设计) |
② |
孙红梅停下脚步,提议帮她把身上背的黄书包解下来…… |
③ (提示:表情、语气设计) |
④ |
(3)【探讨角色塑造】
小语:改编过程中,我发现这篇小说多处运用衬托的手法来凸显人物形象。
小文:我不理解,不如你举两个例子具体分析一下吧。
小语:
(4)【理解创作意图】为凸显创作意图,同学们续写了结局:“不久,蜂蜜山下的三连队都响起欢呼声,惊得雪花一时间满天飞扬,乱了分寸。”请你分析这个结局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1)①十一名知青在恶劣的环境下高声吟诵诗歌鼓劲儿。
②孙红梅意识到脚下的冰面有断裂的危险,指挥大家冷静应对,并交代后事,以防万一。
③孙红梅一行人即将到达蜂蜜山。
(2)①大笑,做挥展双臂状。
②表现孙红梅在恶劣环境下的激情、无畏。
③微笑,平和。
④表现孙红梅在随时可能降临的危险面前的无畏、乐观。
(3)①以冰天雪地的自然条件和危机四伏的湖面环境,衬托孙红梅一行人行走的困难,表现他们不畏艰难的精神;②听到冰面断裂声时,同伴们的慌张躁动与孙红梅快速思考出对策并冷静组织安排形成对比,衬托出孙红梅的勇敢镇定;③这群人朗诵的诗词具有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特点,衬托出孙红梅一行人激情乐观、不畏艰险的形象。
(4)交代了孙红梅一行人冒着生命危险,终于不辱使命,给三连队战友带去了喜报,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突出了一行人冒险的价值,歌颂他们为了崇高的目标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美好品质;呼应开头对雪景的描写,但景物营造的气氛却已大为不同,充满了欢欣与喜悦,符合读者的阅读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