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议一议
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对地球的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森林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其次,森林具有吸附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能够净化空气,减少疾病的发生。此外,森林还能够降低噪音,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防止水土流失,以及调节气候等。
讨论
1.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2.植树造林能够增加植物数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利于碳中和的实现。
3.实现碳中和不仅有助于我国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提升国家竞争力,同时也是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个人参与碳中和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培养绿色消费习惯、优化能源使用、倡导绿色出行、参与环保活动等。
练习与应用
一、
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对生物圈是不利的。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温室效应愈演愈烈,会导致气候、地质状况异常等情况,例如,冰川加速融化,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全球许多地方都出现异常气候。因此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水蒸气在天空中凝结成云,然后以雨、雪等形式落到地面上,一部分被生物利用和被土壤等吸收,其余部分汇成江河。可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奔流到海”是指江河中的水汇入海洋。“不复回"是指地表水只能向海洋中流,而海水不会倒流入江河并返回到陆地。但海洋中的水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到达陆地上空,最终又会以雨、雪等形式成为“天上来”的水。可见,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看,汇入海洋的水也是可以再返回陆地的。
二、
1.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如果没有绿色植物,食物链、食物网将会因为失去起点而解体,其他生物就会饿死。可以说,绿色植物是生物圈的基石。
2.示例
“碳中和”是指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将人类对气候的影响降到最低。作为个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实现“碳中和”:
(1)减少碳排放:减少家庭用电、少开车或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合理使用空调和暖气等,都可以减少我们的碳排放量。
(2)能源利用:使用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和风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重新使用和回收:购买二手商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也是一种实现“碳中和”的方式。
(4)植树造林: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大力支持植树造林活动是个人参与碳中和的重要方法。
总的来说,“碳中和”需要我们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即便是小事,如果大家都能做到,也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