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树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1-20 回答:爱度老师
(1)作者找寻自己的树时有哪些经历和情感变化,请简要概括。
(2)请你在文中画线空白处写一个拟人句,并简要赏析其效果。
(3)文章第⑩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有人建议将标题改为《我的树》,你认为是否恰当?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①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想像三棵树的样子,满怀憧憬又满怀忧伤。②童年时总是与树擦肩而过,心中十分怅惘。③后来种的树被狂风毁掉,感到非常心痛。④长大后游历名山大川,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树,心中充满隐痛和遗憾。⑤1988年秋天终于得到自己的两棵树,感觉很幸运。⑥再次失去自己的树,充满哀伤和迷惑。
(2)拟写:枇杷含蓄而深沉,它决不在意我的客人把它错当成一棵玉兰树。
赏析:用“决不在意”,把枇杷树人格化,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枇杷的内敛低调,同时与前面的石榴树的直白而热烈形成对比。
(3)“城市建设的蓝图埋葬了许多人过去的居所”,是指出城市现代化破坏了城市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埋葬了许多人的树”,暗示着城市文明摧毁了许多人内心对自己的美好理想的追求,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现代化带来的某些后果的不满,表达了作者追求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而最终不得的失望和迷茫。
(4)示例1:恰当,因为文章写了“温情”与很多树之间的故事,以“我的树”为题,不但能准确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而且能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含蓄表达对属于自己的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
示例2:不恰当,因为“三棵树”对“我”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三棵挺立在原野上的,很高很挺拔的树,还是一个虽然陌生、遥远、但令“我”非常向往的远方小镇,以《三棵树》为题,更能表达作者对未知的美好的理想世界朦胧但又强烈的追求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