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谦卑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1-19 回答:爱度老师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寓意,告诉我们,人也要像水稻一样,重视生命的本质,谦卑而真实地生活。
B.红土地接纳了水稻,水稻也秉承了红土高原的品性,可见,红土地最适合水稻的生长。
C.第⑦段连用四个“珍视”,运用排比表达了人们对土地、水稻的感恩,对生活的热爱。
D.本文语言优美,整散结合,错落有致,使文章呈现出整齐华丽又灵动多姿的变化之美。
(2)从全文看,水稻的谦卑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三点。
(3)第⑥段中作者将人们对土地、水稻与金属的态度进行对比,用意何在?请结合选段分析。
(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乡村和水稻紧紧拥抱在一起,让人们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赏析加点词)
②谦卑的土地,心甘情愿接受犁铧的穿透;谦卑的水稻,心甘情愿接受镰刀的切割。(赏析句子)
(5)文章的题目为何用“水稻的谦卑”而不用“谦卑的水稻”,请结合选文内容简答。
参考答案:
(1)B
(2)①贴紧土地,没有艳丽的花朵,没有高悬的果实;②不事张扬,沉静地向着土地深处扎下根须;③隐忍而厚重,心甘情愿地接受镰刀的切割;④养育人类,却从不向人类索取和提出任何要求;⑤隐忍和含蓄,即便成熟时也低下头颅。
(3)通过对比突出土地和水稻的谦卑、隐忍与厚重,告诉人们不应忘记土地和水稻的养育之恩,感恩土地和水稻的从不索取、不提任何要求。
(4)①“拥抱”指彼此相拥抱在一起,这里是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稻与乡村的紧密关系,水稻是乡村希望的寄托。
②示例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土地、水稻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土地、水稻面对犁铧与镰刀时无怨无悔的心理状态,表现了它们谦卑、隐忍和无私的品格。
示例二: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句式整齐,写出了土地、水稻面对犁铧与镰刀时无怨无悔的心理状态,表现了它们谦卑、隐忍和无私的品格。示例三:运用了反复的修辞,突出强调了土地、水稻面对犁
铧与镰刀时的“心甘情愿”(无怨无悔),表现了它们谦卑、隐忍和无私的品格。
(5)二者皆为偏正短语,“水稻的谦卑“重在“谦卑”,而“谦卑的水稻则重在“水稻”,文章由赞扬水稻的谦卑推展开来,赞颂了泥土、乡村的谦卑,最后又由物及人,提倡人应具备这种谦卑品格,所以重心在“谦卑”。(意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