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试卷网 > 中考模拟卷 > 丽水中考二模试卷

2023年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部分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含答案解析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4-12-15

2023年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部分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含答案解析版)

2023年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部分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202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共五大题,21小题,满分为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九(1)班同学在拓展课堂上,开展了一系列以“意象与意境”为主题的诗词文章探究活动,请你完成活动一、二、三。诗词文章常用“意象”说话。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譬如一棵树站在那里,就是象;一旦我开口描述它,这棵树的真相就被遮蔽,它不再纯粹是一棵树,它承载了人的意——人的情感和思想。【活动一:赏月亮】(16分)月亮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看到月亮就会触发文人们的心弦,牵动他们的情思,勾起他们的遐想,可以说月亮已经融入古老的中国文化之中,形成中国人独特的月亮情结。小文搜集了许多与“月”相关的诗文,在组内交流分享。材料:月亮升起的地方金波月亮升起,有鸟归cháo 的声音,有鱼儿跃出碧光,有琴声演yì 古老传说,好多不知谁的眼睛,落于白桦树上,眨眨的,透出智慧和孤傲。夜里,却抛给月亮无限柔情,也是那晚,贴在窗上的那些姥姥剪出的窗花,被冰凌花裹着,在我的梦中, 了。1. 诗歌有两处字迹不清,请根据读音帮他补充2. 朗诵诗歌时,组员们对“凌”字的读音有分歧,应该念( )A. língB. léng3. 结合诗歌内容,更适合填入结尾横线处的词语是:( )A. 融化B. 溶化4. 4.请你帮助小文补全表格中的诗句。月,呈现不同的形态(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李煜《相见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圆月向人偏皎洁,绪风吹面正清和。(梁储《元夜》)月,撩拨满腹的思绪(2)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李商隐《无题》)(3)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月,渲染不同的气氛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4)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5. 小文与组员们在探究活动中发现:客观之“象”所承载的主观之“意”,与“象”的特征是密不可分的。请你加入他们,根据提示完成探究报告。“月亮”意象探究报告“象”的特征形:时圆时缺,周而复始。色:(1)_____时空:天下只有一轮明月,无论古往今来,无论天涯海角。“意”的内涵月亮的永恒与盈虚的循环变化,常引发诗人的哲理思考:(2)____。月亮是美的象征:文人墨客常以明月来渲染(3)____的气氛,烘托恬淡闲适、超脱旷达的情怀。相隔关山万重,共对一轮明月成为表白心迹的重要场景:明月常与(4)___联系在一起,成为寄托(5)__(填情感)的象征物。6. 插画就是把文学语言转化为视觉语言,画家创作时会将自己置身于文字的意境中,让文字、思想、情感、表现融会贯通。小文:我想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插图画上一个月亮,该画残月还是圆月呢? 小语:我觉得可以画_________,因为_________。【活动二:品黄昏】(21分)傅道彬先生说:“时间意义的悲凉和空间意义的温馨构成了中国文学中黄昏意象的象征意蕴。”黄昏这一意象已经渗透入我们民族文化和心理的深层,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请阅读季羡林先生的《黄昏》,完成探究任务。黄昏季羡林①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便有个黄昏。[A]但是,年滚着年,月滚着月,他们活下去有数不清的天,也就有数不清的黄昏。我要问:有几个人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②早晨,当残梦从枕边飞去的时候,他们醒转来,开始去走一天的路。他们走着,走着,走到正午,路陡然转了下去。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当他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地压在他们的心头。他们知道:夜来了。他们渴望着静息;渴望着梦的来临。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们的眼,也糊了他们的心,他们在低隘的小屋里忙乱着,把黄昏关在门外,倘若有人问:你看到黄昏了没有?黄昏真美啊,他们却茫然了。③他们怎能不茫然呢?当他们再从崖里探出头来寻找黄昏的时候,黄昏早随了白茫茫的烟的消失,树梢上金色的消失,鸦背上日色的消失而消失了。只剩下朦胧的夜。这黄昏,像一个春宵的轻梦,不知在什么时候漫了来,在他们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么时候去了。④黄昏走了,走到哪里去了呢?不,我先问:黄昏从哪里来的呢?这我说不清,又有谁说得清呢?我不能够抓住一把黄昏,问它到底。从东方么?东方是太阳出的地方。从西方么?西方不正亮着红霞么?从南方么?南方只充满了光和热,看来只有说从北方来的最适宜了。倘若我们想了开去,想到北方的极端,是北冰洋,我们可以在想象里描画出:白茫茫的天地,白茫茫的雪原,和白茫茫的冰山,再往北,在白茫茫的天边上,分不清哪是天,是地,是冰,是雪,只是朦胧的一片灰白。朦胧灰白的黄昏不正应当从这里蜕化出来么?⑤然而,蜕化出来了,却又扩散开去,[B]漫过了大平原,大草原,留下了一层阴影;漫过了大森林,留下了一片阴郁的黑暗;漫过了小溪,把深灰色的暮色溶入淙淙的水声里,水面在阒静里透着微明;漫过了山顶,留给它们星的光和月的光;漫过了小村,留下了苍茫的暮烟……给每个墙角扯下了一片,给每个蜘蛛网网住了一把。以后,又漫过了寂寞的沙漠,来到我们的国土里。我能想象:倘若我迎着黄昏站在沙漠里,我一定能看着黄昏从辽远的天边上跑了来,像—像什么呢?是不是应当像一阵灰蒙的白雾?或者像一片扩散的云影?跑了来,仍然只是留下一片阴影,又跑了去,来到我们的国土里,随了弥漫在远处的白茫茫的烟,随了树梢上的淡淡的金黄色,也随了暮鸦背上的日色,轻轻地落在人们的心头,又被人们关在门外了。⑥但是,在门外,它却不管人们关心不关心,寂寞地,冷落地,替他们安排好了一个幻变的又充满了诗意的童话般的世界,朦胧微明,正像反射在镜子里的影子,它给一切东西涂上银灰的梦的色彩。牛乳色的空气仿佛真牛乳似的凝结起来。但似乎又在软软地粘粘地浓浓地流动里。它带来了阒静,你听:一切静静的,像下着大雪的中夜,但是死寂么?却并不,再比现在沉默一点,也会变成坟墓般地死寂。仿佛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幽美的轻适的阒静软软地粘粘地浓浓地压在人们的心头,灰的天空象一张薄幕;树木,房屋,烟纹,云缕,都像一张张的剪影,静静地贴在这幕上,这里,那里,点缀着晚霞的紫曛和小星的冷光。黄昏真像一首诗,一支歌,一篇童话;像一片月明楼上传来的悠扬的笛声,一声缭绕在长空里亮唳的鹤鸣;像陈了几十年的绍酒;像一切美到说不出来的东西,说不出来,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会;意会之不足,只能赞叹。——然而却终于给人们关在门外了。⑦给人们关在门外,是我这样说么?我要小心,因为所谓人们,不是一切人们,也绝不会是一切人们的。我在童年的时候,就常常呆在天井里等候黄昏的来临。我这样说,并不是想表明我比别人强。意思很简单,就是:别人不去,也或者是不愿意去,这样做。我(自然也还有别人)适逢其会地常常这样作而已。我也会知道:这是黄昏了。我从风门的缝里望出去:灰白的天空,灰白的盖着雪的屋顶。半弯惨淡的凉月印在天上,虽然有点儿凄凉;但仍然掩不了黄昏的美丽。这时,连常常坐在天井里等着它来临的人也不得不蜷伏在屋里,只剩了灰蒙的雪色伴了它在冷清的门外,这幻变的朦胧的世界造给谁看呢?黄昏不觉得寂寞么?⑧但是寂寞也延长不多久。黄昏仍然要走的。李商隐的诗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不正慨叹黄昏的不能久留吗?它也真地不能久留,一瞬眼,这黄昏,像一个轻梦,只在人们心上一掠,留下黑暗的夜,带着它的寂寞走了,我们知道的,只是:它走了,带了它的寂寞和美丽走了,像一丝微飔,像一个春宵的轻梦。(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减)阅读提示有人说,本文是一篇诗性散文,它的特点是意象丰富、语言富有表现力、内容富有理想主义色彩,让读者产生无与伦比的美感,带来莫大的精神愉悦,并引发读者的思考。7. 请你细读文本,将下图中黄昏的意象和特点补充完整。 8. 诗性散文总是采用如诗歌一般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尽情地描绘出文章的诗意美。(1)请模仿示例赏析画线句[A]中的加点词语。“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赏析:愁绪本是抽象的东西,作者用一个“载”字把无形的愁绪变为有形的物体,她把愁搬上了船,但愁太过沉重,只恐船都载不动,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愁苦。(2)请从句式特点的角度对画线句[B]进行赏析。9. 诗性散文往往通过作者浪漫的畅想,创造出一个独立于现实之外的理想世界。我甚至于想用谱乐谱的手法来写散文,围绕着一个主旋律,添上一些次要的旋律;主旋律可以多次出现,形式稍加改变,目的只想在复杂中见统一,在跌宕中见均衡。——季羡林本文也被称为《黄昏颂》,请结合文章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对“主旋律”简要分析。10. 经过本次探究活动,小缙对“诗性散文”有了一定理解,他发现课本中也有这类文章,请在以下选项中任选一篇结合诗性散文的特点简要品析。A《春》朱自清 B.《桃花源记》陶渊明11. 意象在小说中也有丰富的作用,请在表格中选择一部名著分析。名著意象原文作用《骆驼祥子》第四章回到北平太阳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火”写出太阳光照的毒辣猛烈,让人难以呼吸和忍受,烘托环境的恶劣,为下文祥子生病做铺垫。《西游记》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风满天星斗皆昏昧,遍地尘沙尽洒纷……刮得那山鸟难栖声哽哽……佛殿花瓶吹堕地,玻璃摇落慈灯昏。________《水浒传》第六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雪“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_________【活动三:游山水】(16分)《文心雕龙·体性篇》云:“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杜甫立于泰山脚下,极目远眺,神奇秀美、雄伟磅礴的气象激荡起“ ,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倚东风, ”,秦观春游村野,沐浴着东风,信步而行,轻松的脚步、欢快的情绪次第展开。阅读山水小品文,同样要咀嚼山水之英华,在作者的情性中体悟时代的风云际会与文人群像。请你阅读以下文章,完成探究。(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乙)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①芜刈翳,梯危缒②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③,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④,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论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白居易《三游洞序》⑤节选)(丙)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⑥自可留。【注释】①芟:割除。②缒: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③仰睇俯察:上下察看。④薄:碰击。⑤写作背景:白居易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与好友元慎(字微之)、弟弟白知退奉命将各自到达所任,本文写于三人分别前的一次出行。⑥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实亦自指。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之意。【说文解字】12. 文言词语释义有奥妙,有些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是不一样的,如“绝”。请根据以下表格内容,给下列句中的“绝”选择正确的释义。(填序号)汉字释义绝A.(动)断,断绝;B.(动)隔绝,隔断;C.(动词)停止,止歇;D.(形)到极点的,不能超越的;E.(动)绝命,死;F.(副)绝对,完全。(1)如不绝线______ (2)绝无人迹______ (3)斯境胜绝__________【山水之趣】13. 文人喜欢由“象”及“意”,请结合他们笔下石头共同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文人情性】14. 将文段中缺少诗句补写完整。15. 甲乙两文作者皆“闻水声”“探幽境”,面对“斯境胜绝”,柳宗元“心乐之”,白居易“爱不能去”,然而徜徉山水终究只能偷来片刻欢愉,他们作别时且叹且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充元慎的感叹。微之曰:“诚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跨越时空距离,你会推荐那位文人与柳宗元一同出游?说说你的理由。A.白居易 B.王维九(1)班学生在完成探究“意象与意境”之后,从诗情画意中回到了现实生活。请大家完成活动四、五。【活动四:饮琼浆】(14分)琼浆,是酒的别称。自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道出酒的特殊功效——解忧,饮酒便成为古代文人才子的喜好。酒被赋予丰富的意蕴,频繁出没于诗词歌赋之中:“浊酒一杯家万里, ”写的是慷慨悲壮的爱国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此般快意实是失落失意;“东篱把酒黄昏后, 。”道尽日长难捱的离愁……在波澜壮阔的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酒文化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靓丽夺目的一条文明支流。然而当人们以“酒”为傲时,“小酌怡情,大醉伤身”也成为热门话题。①“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若夫沉淀物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躯殒命,其害可胜言哉。”——李时珍《本草纲目》②自古以来,就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可见酒对人类的健康确是有益的。在各类酒中,除酒精外,尚有多种有机酸、氨基酸、酯类、糖分、微量的高级醇和较多的维生素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WHO曾调查,法国人喜欢吃牛排,脂肪的摄入量是美国人的数倍。然而,心脑血管发病率却远远低于美国人,究其原因,法国人竟是得益于红葡萄酒(红葡萄酒中含有白藜芦醇、原青花素等植物化学物质,能抗氧化、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可抗动脉粥样硬化)。另外,适量饮酒还能增加血液中的尿激酶,预防心肌梗死和脑血栓,酒中所含的维生素和酸性物质,能增加唾液、胃液、胰岛素的分泌,因此可提升食欲,有助于消化,故许多地区有“开胃酒”、“加饭酒”之说。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研究表明,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而可被肠胃直接吸收。酒进入肠胃后,由血管几分钟内扩散到全身:它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又返回心脏,然后通过主动脉到静脉,最后至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一路旅程,酒精攻击着我们的五脏六腑,其中对肝脏的影响最为直接。④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成人肝脏的重量约占体重的十五分之一,它起着合成、贮存营养、分泌胆汁、解毒的作用。然而肝脏容易生病,病况一旦进入中晚期,很难治愈。我们饮入的酒精90%-95%都要通过肝脏来进行分解和代谢。酒精的成分是乙醇,乙醇在肝内由乙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最后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而中间的产物乙醛会促进脂肪酸的合成。当你在喝酒的同时,肝脏也在加班加点工作,为你“解毒”,忙着代谢酒精,而暂时停止了脂肪代谢,所以酒精代谢了,脂肪又堆积起来,就形成了“酒精性脂肪肝”。另外,在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120种一类致癌物中,乙醛排名第一,它能直接破坏肝脏细胞,引起炎症反应,长此下去会形成“酒精性肝炎”,并逐步向“肝硬化”、“肝癌”发展。⑤至今肝硬化被国际医学界定义为“不可恢复的病理变化”,没有任何药物能够软化病变硬化的肝细胞,至于肝癌更是令人谈虎色变,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方法,难度甚高。首先合适的肝脏供体寥寥无几,其次术中容易大出血及腹腔胆道感染,术后可能产生明显的排异反应,患者基本需要终身服用免疫制剂。⑥怎样叫适量饮酒呢?据调查,一位成年女性,一天最多摄入酒精15克,相当于450毫升啤酒或150毫升红酒或50克40度以下的白酒;而一位成年男性一天摄入的酒精量应少于25克。正如李时珍所言“少饮则和气血,多饮则杀人顷刻。”适量饮酒,是对我们身体的负责! 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缙丽村村委会计划开展“适度饮酒,爱护肝脏”主题宜讲活动。小语搜集素材整理了以上文章与村长商量张贴在社区活动中心公告栏中,普及健康知识,提醒大家适度饮酒。17. 补全文段中缺少的诗句。18. 村长:我读完文章后在网络上下载了一张图片附在文章中(见上图),你觉得怎样?小语:谢谢村长,我觉得对阅读文本有很大帮助,因为 。19. 两人在确定标题时犹豫不定,你认为下列哪个选项最适合做这篇文章的标题?并说明理由。A.心中有度,家中无忧B.“饮”领健康,天长地“酒”C.别让你的肝脏负重前行20. 刷朋友圈时,小语看到舅舅的朋友圈深感忧虑,请结合文章内容帮助他写一段合适的回复,劝说舅舅适量饮酒,并给他一些饮酒建议。 【活动五:悟人生】(50分)任选一个写作任务,按要求写作。21. 任务:种种原因,许多文人选择隐居避世,或于山水之间寻找慰藉,或躬耕陇亩自给自足。到如今社会,有许多同学笃信,“躺平”才是人生哲学,与其奋起前行,不如就地倒下,来得轻松自在。也有人对此嗤之以鼻,看似不争不抢,实际是自我屈从妥协,逆水行舟、不懈奋斗,才能走向更辽阔的未来。对于“躺平”,你有什么看法?请以“能不能躺平”为辩题,写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要求:(1)按照写作标准写作;(2)文章不少于600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22. 任务:“意象”即承载了主观之意的客观之象。在你的心里,是不是也有这样一种挥之不去的意象?它讲述着怎样的故事?蕴含着怎样的情思?请写一篇记叙性文章,题目自拟。要求:(1)按照写作标准写作;(2)文章不少于600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