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试卷网 > 小升初考试真题试卷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小升初语文试卷及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4-12-03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小升初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小升初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小升初语文试卷班级: 学号: 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综合练习1.请用楷书将文博会宣传标语抄写在横线上,做到正确、美观。点亮科技之光,浸染文化之韵,舞动艺术之美。   2.阅读文博会展览序言,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在màn cháng 的历史进程中,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文化以jié rán bù tóng 的面貌融合在各个lǐng yù ,焕发出新的活力,令人jīng tàn 。中华文化bó dà jīng shēn ,唯有创新,才能使其生生不息,mèi lì 无限。二、选择题3.小文想当文博会志愿者,要求选出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徘徊(huái) 搅绊 司空见贯B.自愧弗(fó)如 严竣 贷款C.兴奋(xìng) 拔弄 精兵简政D.雨(yù)雪霏霏 哀思 宽慰4.文博会上的“图解汉字”很有意思。右图表示“之”最初的意思,下列句子中的“之”意思与它相同的一项是(  )A.思援弓缴而射之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C.送鲍浩然之浙东D.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5.小博参观文博会时,记录了以下内容。请补充合适的词语(  )我们来到文博会现场,___四周,人山人海。我们____了《展区参观说明》,____了开幕式表演,赞叹不已。随后,来到书画展厅,在赵孟頰的《三门记》前____许久。A.环顾 浏览 观看 端详B.环顾 阅览 端详 浏览C.俯瞰 阅览 欣赏 注视D.观看 浏览 环顾 凝视三、按要求完成问题。6.阅读非遗展区的三则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1)根据字典中的意思,“cuì炼”中“cuì”应该选择    A.萃cuì草丛生。聚在一起的人或物:出类拔~(超出同类)B.淬cuì把烧红了的铸件往水或其他液体里一浸立刻取出来:~火C.瘁cuì过度劳累:鞠躬尽~心力交~D.粹cuì①不杂:纯~②精华(精~):国~(2)“岁寒万木雕,松柏始杰然”形容意志不动摇。下列哪句诗体现了这种品质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3)非遗展区要展出一组诗画主题的发绣作品,请为下列作品题写合适的诗句。    (4)在非遗展区,我们了解到很多新闻信息。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A.一年一度的温州文博会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传统文化爱好者。B.异常的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使他比同龄的瓯窑匠人技高一筹。C.木雕师以刀代笔,心惊肉跳地投入工作,刻画的形象栩栩如生。D.发绣师一聊起自己刚获大奖的作品《东瓯艺韵》,就滔滔不绝。7.参观完非遗展区,小文和小博深受触动。请补充合适的语句。讲解员给大家谈起“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这让小文想到了毛泽东写的《①   》。讲解员生动地介绍每一件展品,令小博大开眼界:“②   ,胜读十年书。”聆听了发绣师的学艺过程,小文感慨万千:“书到用时方恨少,③   。”才29岁的木雕师在木雕界已小有名气,小博佩服不已:“青,④   ,   。”问起其中的秘诀,木雕师说:“苟日新,⑤   ,   。”小文和小博受到鼓舞,下定决心用实际行动传承优秀文化。四、8.阅读理解(一)《腊八粥》节选(沈从文)ㅤㅤ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ㅤㅤ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ㅤㅤ“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ㅤㅤ“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二)《谈过年》节选(林清玄)ㅤㅤ过了二十五岁,过了三十岁,年岁真是连再重的压岁钱也压不住。过年时节恰正是前尘往事却上心头的时节,开始知道了命运,好像命运已经铺设了许多陷阶,我们只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有许多喜爱的事时机一到必须割舍,有许多痛恨的事也会自然消失,走快走慢都无妨,年还是一个接一个来,生命还是一点一滴地在消失。ㅤㅤ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在二十岁以前那么期待新的一年到临,而二十岁以后则忱心着旧的岁月一年年的消失呢?最后我得到一个结论,在冠礼以前,我们是“去日苦短,来日方长”。成年以后则变成“来日方短,去日苦多”,这是多么不一样的心情呀!ㅤㅤ最难消受的还是,不管我的心情如何,挂在墙上的壁钟总是在除夕夜的十二点猛力地摇着钟摆,敲出清亮或者低沉的十二个响声,那样无情,又那样绝然,每到过年,我总也想起和钟臂角力的事,希望让它向后转,可是办不到,于是我醉酒,然后痛下决心:一定要把一年当两年用,把二十四小时当四十八小时来用。(1)小文和小博围绕“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一话题展开了交流。(2)习俗展区开展节日对对碰活动,布置多个习俗角。以下策划内容不恰当的是    A.会场的门檐和柱子上雕刻一些蝙蝠,寓意着福气盈门、鸿福吉祥。B.年俗角围绕《腊八粥》《谈过年》进行交流,确定“节日美食”的主题。C.七夕角诵读《乞巧》《迢迢牵牛星》等诗词,可安排穿红绳的体验活动。D.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写成书法作品,布置在中秋角。(3)正逢端午节,习俗展区安排了包粽子、做香包等体验活动。很多年轻人觉得费时费劲,没有必要延续这些习俗。针对这种说法,请你在现场做一个即兴发言。    9.阅读理解毛泽东看戏ㅤㅤ1958年的一天,毛泽东同志来到上海。ㅤㅤ晚上,我随毛主席来到干部俱乐部礼堂,准备观看京剧《白蛇传》。观众都已坐好,大家一见毛主席走入,都起立鼓掌。毛主席一边招呼,一边由工作人员引导走向前排坐下。锣鼓敲响了,毛主席稳稳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的演员,全身一动也不动,只有脸上的表情在不断变化。ㅤㅤ当金山寺那个老和尚法海一出场,毛主席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甚至浮现出一种紧张的恐慌。他嘴唇微微张开,下唇时而轻轻抽动一下,齿间磨响几声,似乎要将那老和尚咬两口。ㅤㅤ终于,许仙与白娘子开始了曲折痛苦的生离死别。我有经验,忙轻轻咳两声,想提醒毛主席这是演戏。可是,这个时候提醒已失去意义,毛主席完全进入了那个古老感人的民间故事中,他的鼻翼开始翁动,泪水在眼圈里累积凝聚,变成大颗大颗的泪珠,转啊转,顺脸颊扑簌簌地滚落在胸襟上。ㅤㅤ糟了,今天观众不少啊。我担心地用目光朝两边看,身体却不敢有大动作,怕吸引别人更注意这里。还好,观众似乎都被戏吸引了,没有什么人注意台下的“戏”。ㅤㅤ可是,毛主席的动静越来越大,泪水已经不是一颗一颗往下落,而是一道一道往下直淌。鼻子堵塞了,呼吸受阻,嘶嘶有声。我有责任保护主席的“领袖风度”。我又轻咳一声。这下子更糟糕,咳声没唤醒毛主席,却招惹来几道目光。我不敢作声了。ㅤㅤ毛主席终于哭出了声,那是一种颤抖的抽泣声,并且毫无顾忌地擦泪水、擤鼻涕。到了这步田地,我也只好任其自然。我只盼戏快些完,事实上快完了,法海开始将白娘子镇压到雷峰塔下……ㅤㅤ就在镇压的那一刻,惊人之举发生了。毛主席突然愤怒地拍“案”而起,他的大手拍在沙发扶手上,一下子立起身:“不革命行吗?”ㅤㅤ他沉浸在剧情中,大踏步向舞台走去。全场的鼓掌声终于将他唤醒。他稍一怔,也跟着鼓起了掌。我松了口气,主席回到现实中了。ㅤㅤ在我的记忆中,他是用两只手同“青蛇”握手,用一只手同“许仙”和“白蛇”握手,始终没有理睬倒霉的“法海”。(1)阅读选文,根据要求补充图示。①梳理文中《白蛇传》的故事情节,简要概括,填写在方框中。②阅读画线处毛主席看戏的动作和神态,概括这三次哭的情景,填写在括号中。(2)关注毛主席看戏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体会人物品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齿间磨响几声,似乎要将那老和尚咬两口”这句话表现毛主席嫉恶如仇。B.即使“我”两次轻咳,毛主席也毫无察觉,是因为毛主席遵守看戏的纪律。C.从“愤怒地拍案而起”感受到毛主席对受压迫者的同情,看出他爱憎分明。D.毛主席的三次哭,是他沉浸在剧情中的真情流露,体现了他的坦率与真诚。(3)读了选文,小文和小博分别产生了以下疑问。为解决疑惑,小文阅读民间故事《白蛇传》,写故事梗概时,梳理了要点(资料一);小博结合“奋斗的历程”综合性学习,查找了1921﹣1949 年革命进程中的大事(资料二)。①联读《白蛇传》故事要点,我能解决小文的疑惑:   。②联读两份资料,我对毛主席说的“革命”有了更深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联系《白蛇传》,“革命”是指面对法海的镇压所采取的行动。B.联系《革命大事记》,“革命”是指反抗内外敌人压迫,争取民族独立。C.法海对白娘子的镇压,让毛主席想到无数受压迫的百姓,不禁落泪。D.“水漫金山、勇斗法海”“长征、抗日”的目的都是为了谋求个人幸福。(4)文艺展区举办了以“读经典名著•做有志少年”为主题的图书展览。1)给下列图书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①《中国民间故事》   ②《少年毛泽东》   ③《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京剧》   A.了解人物信息,绘制成长经历B.梳理故事情节,感受故事神奇C.观看相关影像,感受艺术魅力D.梳理问题清单,明白故事寓意2)现场展览的图书丰富多样,小文想选购一本书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好友。仿照右图的示范,结合书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在扉页上写一句赠言。我会送《   》这本书:   10.阅读理解材料三:文博会新闻热点◎“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让我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文化报◎科技让文物“数字化”,限制了对文物的想象空间,影响审美体验。一考古网◎文物艺术品还是原汁原味好,经科技加工后更倾向娱乐,文化味少了。一网易◎文化为科技的应用场景提供丰富的内容支撑,科技为文化内容形式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一中国文博会任务一:“云展厅”里长见识(1)阅读材料一,与画线句子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是    A.触景生情B.身临其境C.置身其中D.沉浸画中(2)阅读材料,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材料一中的三幅作品都是中国同一朝代的名画,作者不同,各有特色。    ②游客看到原本陈旧的绘画作品变得色彩艳丽,这是运用了8K超高清技术。    ③2022年,某“云博物馆”相关视频播放量达11.6万次,196万人打卡博物馆。    ④艺术展融入高科技,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任务二:“云论坛”上聊见闻(1)小文认为“科技让艺术插上翅膀”,以下事例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博物馆+高科技”让沉睡的古物“活”起来,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B.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科技为文化内容形式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C.科技让文物“数字化”,限制了大众对文物的想象空间,更倾向娱乐。D.某“云博物馆”直播场次多,相关视频播放量大幅增长,受大众欢迎。(2)近几年,各地举办的文博会精彩纷呈。为了传播办会目的,吸引更多游客,主办方都会设计一个寓意深刻、形象生动的图案标志。观察以下文博会的标志,你最喜欢哪一个?结合以上材料或相关经历,对其中的寓意展开合理的推测以说明喜欢的理由。我喜欢    文博会的标志,   五、11.习作ㅤㅤ文博会的海报上选用了下面一串符号。观察这一串符号,你会想到什么?ㅤㅤ解开一个问题,你就把“?”拉直变成了“!”;了解一件艺术品的故事,你会体验到从好奇到赞叹:面对一个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你又是否经历过从胆怯到自信的过程?读一本书,做一个实验,认识一个人,理解一种看法,你的脑海里都曾闪现过“?”“!”根据这一串符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字数不少于400字。参考答案1.点亮科技之光,浸染文化之韵,舞动艺术之美。2.漫长 截然不同 领域 惊叹 博大精深 魅力3.D。4.C。5.A。6.(1)B;(2)A;(3)①近山识鸟音;②何当金络脑;③草色遥看近却无;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4)C。7.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②听君一席话 ③事非经过不知难 ④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⑤日日新 又日新。8.(1)①慢;②快;③时间过得飞快而感伤;④是间接描写;(2)B;(3)要延续这些习俗,不光是美食,更是一种文化,是传承,是情感,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人去传下去。9.(1)①讲的是白蛇白素贞与凡人许仙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白素贞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嫁与他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最后被救出,全家团聚。②法海将白娘子镇压到雷峰塔下 泪珠扑簌簌地滚落 颤抖的抽泣声。(2)B;(3)①因为故事中的“青蛇”让毛主席想到无数受压迫的百姓,此时的毛主席已经和“青蛇”同呼吸,共命运。而由“法海”想到了压迫迫害人民的国民党反动派。②D。(4)《礼物》这个生活中的“礼物”就是在生活中发现乐趣,享受生活的乐趣,使自己快乐的把精力投入到生活中!10.任务一:(1)A;(2)①×②√③×④×;任务二:(1)C;(2)丝绸之路 该标志由地球图案、丝绸之路和两条灵动飞舞的丝带组成。地球象征世界各国,丝带相互交扣构成一个“文”字,既点明了举办地点是“丝绸之路(敦煌),又表达了文博会将推动世办各国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意义。11.从疑问到惊叹,从胆怯到自信生活充满了疑问和惊奇,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不少的“?”和“!”。我也不例外,经历了一些令我刻骨铭心的时刻。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于“童年回忆”的作文,让我犯了难。我曾经是一个非常害羞的孩子,总是不善言辞,也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个任务对我来说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我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自己其实记忆力很好,开始回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渐渐地习惯了写东西,也体验到了写作带来的成就感。最终,我写了一篇不算完美但还算满意的作文,也恢复了自信。另外,艺术品也能让我体验到惊叹。有一次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画展,看到了一幅奇妙的画作,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开始探究画中的细节,关注着画家的表现技巧和情感表达。慢慢地,我理解了画中所传达的信息,也对画家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这种领悟的过程,让我觉得自己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也让我更加热爱艺术。最后,还记得在有一次课上做实验的时候,我也曾经历过从胆怯到自信的过程。在实验室,我遇到了许多试管、管子和化学药品,它们看起来十分吓人,让我不敢轻举妄动。但是,我们的老师很细心地对我进行讲解,并引导我一步步地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渐渐地,我也变得更加淡定,开始主动参与实验项目,也懂得了如何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实验技能,也提升了自己的勇气和自信。归根结底,从“?”到“!”的过程是一次有益的学习和成长的经历,它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和我们自己。当我们克服一个问题并找到答案时,我们所学到的东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