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班级: 学号: 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第一篇章 品传统文化 寻中华魅力1. 请同学们将活动主题“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工整地誊写到横线上。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请认真阅读“活动寄语”,并按要求完成任务。同学们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它能唤醒我们心中的美好:听,biān pào声声,是最隆重的佳节“春节”来了,桌上摆着用榛(zhēn zhēng)子、栗子、蜜饯(jiàn qiàn)等掺和成的杂拌儿,盘子里放着热腾腾的饺子……wàn xiàng gēng xīn;看,绵绵春雨里,多了份寂寞与qī liáng,寒食节的清冷在rì mù中显现;端午,奋进的龙舟让我们想起拥有满腔爱国情怀的诗人——屈原;明月当空,人们对月乞巧,流淌内心的“祝福”……让我们继续走进传统文化,整理相关资料,完成此次活动。(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让我们走进活动会场吧!布置一:会场入口3. 中国人向来注重“福”文化,会选取具有吉祥意义的事物张贴悬挂。(1)贴福:迎福纳福家家有,“福”字意为——双手捧酒而浇于祭台之上,会场入场处张贴着一个“福”字,下面哪个是“福”字?( )A. B. C. D. (2)集福:收集传统习俗,了解寓意。以下习俗的寓意,你都知道吗?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①元宵节吃汤圆( ) ②建筑上刻蝙蝠( )③重阳节登高( ) ④贴带有金灿灿元宝的年画( )A.生活圆满 B.年年发大财 C.健康长寿 D.福气已至布置二:展板设计4. 文化场馆布置了“赵孟頫”“书法展板”。同学们各抒己见,谁说得不恰当?( ) A. 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B. 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C. 横画粗而重,竖画细而轻,富有变化D. 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5. 读课文,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制作了“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展板,下面哪项能入选?( )A. 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详细描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这几天,略写了初一、元宵节这几天,体现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特点。B.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借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神话故事,展现了一种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C. 《藏戏》一文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对藏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略写了藏戏的传承方式。D.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6. 常言道“事不过三”,“三”字哲学在四大名著中也有所体现。同学们做了一个“三”字哲学展板,下列信息错误的一项是( )A. 《西游记》中孙悟空机智勇敢、本领高强,三借芭蕉扇过了火焰山。B. 《红楼梦》中,刘姥姥乐观风趣、知恩图报,三进大观园。C. 《三国演义》中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请诸葛亮。D. 《水浒传》中鲁智深嫉恶如仇、有勇无谋,三拳打死镇关西,为民除害。让我们开启丰富多彩的活动吧!活动一:飞花令,忆诗文(6分)7. 寒食节(清明节)作为传统节日,还流传着一种文字游戏“飞花令”。校园里,同学们正在进行着以“柳”字为主题的飞花令:“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昔我往矣,_______。”“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其中一同学接不上令,摇了摇头:“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一旁的老师刚想接令,边上的一个同学脱口而出:“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老师听了,笑着说:“真是‘青,_______,而青于蓝’。”活动二:诵古文,明事理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8. 诵古文,谈发现。文中两个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我能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一个人是这样学习的_______另一个人是这样学习的:_______。9. 诵古文,说感悟。读了这篇小古文,我明白了( )A. 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B.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C. 学习成绩是否优秀,与智力水平有很大关系。D. 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第二篇章 尝传统美食﹐忆童年生活(一)《腊八粥》(节选)①“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②“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住上一冲而已!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A)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③“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④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二)《端午粽香》(节选)煮粽子得用硬柴。棉花杆子、枯树枝,是父亲早就预备好了的,早晨下田干活前,早就扔了两大捆在灶门前。大火烧开,转小火,再靠灰烬的余温慢慢捂(wù)。煮粽子,急不得。这些活,是母亲的专利,她耐心十足。(B)我们再怎么馋,当晚也是吃不成的。等到夜深了,粽子熟了满屋子粽香四溢的时候,我们姐弟三个早就睡着了,睡觉前个个发狠,要陪母亲一起等,必定沦为空话,年年如此。(三)爆米花飘香的童年①不由想起我小时候那些爆米花飘香的岁月。乡村的日子简单质朴,冬季一到,小村庄就像一只冬眠了的小兽,一切都是寂静安然的。农闲季节,人们出门也少了。我正在炉火旁打盹的时候,听到一声吆喝——“爆米花喽……”我一个激灵跳起来,让母亲准备好玉米粒,然后飞快地跑出家门。这时候,孩子大人已经从不同的胡同口出来,涌向了街上。小村庄一下子醒了,热闹起来。②对于孩子们来说,爆米花师傅的到来,无异于一场充满生机的好事,让我们在单调的冬天里看到了温暖缤纷的色彩。孩子们都兴奋极了,把爆米花的师傅围起来。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摇动着一个铁桶罐,说着“别着急,排好队”。(C)我的眼睛盯着那个铁桶耀,它黑乎乎的,肚子滚圆,玉米粒在里面不知要翻滚多少次。那时候我觉得,铁桶罐很普通,一定是爆米花师傅身怀绝技,巧妙发功,才能爆出喷香的爆米花。你看他多么镇定自若,还有几分得意。③等待的时间总是很漫长。爆米花师傅终于把铁桶罐拿下来,那一刻,我们欢呼起来。只见他用力一拉,“砰”的一声巨响,爆米花炸开在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口袋里。(D)瞬间,浓香四溢,孩子们沸腾了,不管是谁家的爆米花,先抓过一把解解馋。又甜又脆,还带着热乎气,真好吃。④终于轮到我了,我讨好地对爆米花师傅说:“大伯,我喜欢吃甜的!给我做甜一点。”爆米花师傅咧开大嘴一笑,说:“好!”其实,那时候所谓的糖不过是一种叫作“糖精”的东西,可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是无法估量的。⑤我把爆米花端回家,我们姐妹们先吃了个够。母亲把剩下的爆米花藏好,她嘱咐我们,不能太贪心,如果三两天吃完了,过后就没得吃了。我明白,母亲想让我们细水长流地享受这点美味和快乐。⑥……⑦爆米花,仿佛岁月深处的一幅画,带给我们节日般的欢欣。童年远去,那些飘香的记忆却会永存。10. 联读选文(一)(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选文(一)中的“‘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运用了拟声词,描绘了主人公看到食物时,发出的惊叹。B. 选文(二)中“大火烧开,转小火,再靠灰烬的余温慢慢悟”写出了煮粽子的漫长过程。C. 选文(一)采用第三人称展开描写,选文(二)则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D. 两篇选文都写出了主人公看着锅中的美食,进行猜想的过程。11. 读选文(三),“快乐”一词在文中出现了很多次,爆米花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哪些快乐?12. 同样是等待,三篇选文描写等待的方式是不一样的。(1)请联读选文(一)(二)(三),关注划横线的句子,完成以下表格,发现秘密。等待选文选文(一)选文(二)选文(三)等什么( )等粽子( )怎么等A等等猜猜B( )C边看边等D( )(2)无论等待的结果怎样,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美食的渴望。细读文字,三篇选文中都有这样的共性,一起来听听小美和小食的对话。读着,读着,我发现选文中A、B、C、D这四处句子描写都非常细腻,从而把等待美食的过程写得很详细。我选择_____处写批注:____________(3)为什么不同的作者都要把自己等待美食的过程写得这么详细呢﹖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①这样的描写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又将等待美食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把等待过程进行详细描写,让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③作者仅用精练的语言简单提及等待美食的过程,使整篇文章完整流畅。( )④等待这些美食的过程都寄托了作者的童年美好回忆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第三篇章 赏传统艺术 说过去未来说书人①我第一次看见说书人是在这个小城里。在城隍庙月台下面,他放一张断腿板桌,周围——前面和两旁,放几条板凳。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他有一把折扇——黑色的扇面已经不见了,一块惊堂木——又叫作醒木,一个收钱用的小笸(pǒ)箩,这便是他的一切。桌子和板凳是他从寺庙中租来的。他说武松在景阳冈打虎,说李逵从酒楼上跳下去,说十字坡跟快活林,大名府与扈(hù)家庄。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但是很清楚。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喽啰们呐喊。他用折扇打、刺、砍、劈,说到关节处把惊堂木一拍,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铜钱。②我不知道别人对于这种职业抱的态度;但是如果有人教我填志愿书,即使现在,我仍会宁可让世间最爱我的人去失望,放弃为人敬仰的空中楼阁——什么英雄,什么将军,什么学者,什么大僚,全由他去!我甘心将这些台衔让给别人,在我自己的大名下面,毫不踌躇地写上——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③我很难说出之所以要如此决定的理由;也许这是唯一的理由,我觉得这种职业可爱,另外,或者我应该说我被他迷住了。④实际上我们全被迷住了。他从傍晚直说到天黑一会,定更炮响过,接着是寺院里的大钟,再接着,鼓楼上的云牌。当这些声音一个跟着一个以它们洪大的为人熟悉的声调响过之后,铺子全被收去,庙里安静下来,在黑暗中只有说书人和他的听客。其实只剩下了个数百年前的大盗刘唐,或根本不曾存在过的莽夫武松——这时候,即使过后回想起来,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感动的?在我们这些愚昧的心目中,一切曾使我们欢喜和曾使我们苦痛的全过去了,全随了岁月暗淡了,终至于消灭了;只有那些被吹嘘和根本不曾存在过的人物,直到现在,等到我们稍微安闲下来,他们便在我们昏暗的记忆中出现——在我们的记忆中,他们永远顶生动顶有光辉。跟这些人物一起,我们还想到在夜色模糊中台阶四周的石栏,一直冲上去的殿角,在空中飞翔的蝙蝠。天下至大,难道还有比这些更使我们难忘,还有比最早种在我们心田上的种子更难拔去的吗?(选自《芦焚散文选集》,有删改)13. 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把一个身穿长衫的说书人形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细读第一自然段,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14. 结合文章内容,下面图片中,最贴近说书人形象是( )。A. B. C. D. 15. 作者为什么要把说书人当成自己的职业志愿?下列说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我”完全被他迷住了,从傍晚一直听到天黑。B. 在“我”的记忆中,说书人说的那些人和事“顶生动顶有光辉”。C. 醒木一拍,现实中的悲喜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说书人口中“生”出另一方奇妙无比的天地。D. 说书人可以天马行空地讲自己想讲的故事,想怎么讲就怎么讲。传统文化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如果作者真的成了一个说书人,肯定愿意把英雄们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关注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了解人物的品质,能帮助说书人把故事说得更精彩哦!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无法炸毁暗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节选16. 文中句子描写方法人物品质(两个词语以上)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语言描写我被董存瑞的高尚品质深深感动了,相信说书人会说得很精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春晚上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灵感来自北宋卷轴画《千里江山图》 材料二 材料三樊锦诗大胆构想建立“数字敦煌”。“数字敦煌”上线,全球网民只要轻叩鼠标,就可以进入“数字敦煌”资源库,欣赏敦煌动画,高速浏览超高清分辨率图像,并对30个洞窟展开720度全景漫游。 材料四 材料五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的主体图形由19条正负形线条组成扇面,极具中国文化辨识度,互联网符号的意向契合杭州城市特色,色彩来源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17. 读材料,寻找作品中的传统元素。创新作品传统元素材料一舞蹈诗剧《只此青绿》①____材料二歌曲《青花瓷》国画技巧、瓷器上釉材料三②____敦煌壁画、经卷材料四文化类综艺③____材料五④____扇面、诗词18. 纵观以上五个材料,发现它们表达的是同一个观点( )。A. 要创新就要摒弃传统。B. 要让传统更好地传承,就要实现传统与创新的适度相融。C. 要想传统更好地传承下去,时代温度和时尚气息越多越好。D. 要想保护传统文化,就要把它牢牢守住,不容有一丝一毫改变。19. 小辩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了创新元素,同时也让传统文化面临着挑战,比如,传统说书人的职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各种听书APP涌入我们的生活:凯叔讲故事、喜马拉雅听、微信听书等。请围绕话题“说书人的职业会被听书APP取代吗”,结合选文(四)和选文(五)展开辩论,选择一方写下观点。正方:会。___________________反方:不会。_________________第四篇章 写身边故事 展少年风采20. 根据要求习作。回顾了这次“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的策划,哪些事物或活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以“我和___的故事”为主题写一篇作文。(1)可以写“我和传统节日的故事”,可以写“我和传统美食的故事”,也可以写“我和传统艺术的故事”……(2)自拟题目,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不少于450字。参考答案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2. (1)鞭炮 万象更新 凄凉 日暮 (2)zhēn jiàn3. (1)C (2) ①. A ②. D ③. C ④. B4. C5. C6. D7. ①. 寒食东风御柳斜 ②. 杨柳依依 ③. 绝胜烟柳满皇都 ④. 书到用时方恨少 ⑤. 客舍青青柳色新 ⑥. 取之于蓝8. 8. ①. 专心致志 ②. 三心二意 9. B10. D 11. 爆米花师傅到来时的快乐 去爆爆米花的快乐 尝爆米花的快乐 12. ①. 等腊八粥 ②. 等爆米花 ③. 等睡着了 ④. 边吃边等 ⑤. A处 ⑥. 这是一处心理描写,是八儿对锅中食物的美妙想象,表现了八儿的嘴馋和天真。 ⑦. √ ⑧. √ ⑨. × ⑩. √13. ①穿蓝布长衫 ②脸很黄很瘦 ③声音不高 ④一块惊堂木 ⑤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 ⑥拍惊堂木 14. A 15. D16. ①. 动作描写 ②. 视死如归、英勇无畏 ③.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④. 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17. ①. 北宋卷轴画《千里江山图》 ②. 数字敦煌 ③. 汉字、成语、诗词 ④. 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 18. B 19. ①. 示例:说书人的职业会被听书APP取代。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听书APP会做得越来越好,它会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保留一些传统说书人的优点,比如可以把说书人的声音录下来,在APP里播放;另一方面,人们打开听书APP随时可以播放故事,在生活快节奏的今天,听书APP比去现场听书要更快捷,更方便。所以我认为说书人的职业会被听书APP取代。 ②. 示例:说书人的职业不会被听书APP取代。因为去现场听书可以看到说书人的神态、动作,加上听众们的喝彩声和欢呼声,这种强烈的现场氛围感是听书APP无法实现的。人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抽出一点时间,去听听说书,是一种放松休闲又陶冶情操的好方式。另外,还有一部分像《说书人》文中的作者一样,对说书有一种特别的情怀,他们肯定会拥护说书这个职业一直传承下去。所以我认为说书人的职业不会被听书APP取代。20. 例文:我和传统节日的故事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都是充满传统气氛的节日,都是几千年文化的沉淀,但是今天我讲的是——我最喜爱的元宵节。元宵节天刚一亮,我就催促奶奶快教我怎样做元宵。奶奶先拿来一个有点年纪的木盆,放入糯米粉,再把一碗开水倒入其中,用力揉捏。接着抓出一团粉,用手搓成了一个圆锥体,在中间挖了一个孔,边挖边用手指把边缘捏薄,把芝麻馅放进去,把粉揉圆,再用手揉搓一下。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有模有样学了起来,虽然揉的不是很规范但奶奶说:“第一次揉成这样还是挺不错的。”将近过了半个小时,一大盆元宵做好了,我迫不及待地跑进厨房开始煮元宵。水烧开后我就把元宵放进水里煮,并用勺子轻轻的搅拌了一下,防止元宵粘在锅底,使里面的芝麻馅漏出来。看着元宵在锅里,白乎乎的,我口水流了三千尺,简直可以说是盯住那诱人的元宵,一秒都不肯离开它了。我每隔一段时间加入一些冷水,重复这样的动作过了十几分钟,终于可以吃了。用勺子舀起一个个元宵,看着就很十分诱人,我记得奶奶也很爱吃元宵的,便把这第一碗元宵给了奶奶,奶奶赞不绝口。我心想:现在我终于可以吃了,我顾不上烫,我一口立马就吃了一个,里面的芝麻馅一下子就爆了出来,这软糯的口感,前面付出的功劳,一下子全找回来了。吃完元宵,我们又去公园里进行了看彩灯和猜灯谜的活动,别提有多高兴了。今年的元宵时光又飞驰而过,让我们一起期待来年的元宵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