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标问答 > 阅读答案

雨中明月山梁衡阅读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1-21     回答:爱度老师

(1)【理清“所至”】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所至
所见
所感
山门
   
精神振奋
山谷
深山秋景图
赞美、兴趣盎然
   
江河奔流图
惊叹
石室
静坐品茶图
   

(2)【关注“所见”】作者写明月山所见之景,遣词造句,值得品味。请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水流漱石,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从句式角度)

②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浓雾猛扑过来,要我们上天而去。(从修辞角度)

(3)【探究“写法”】文章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体悟“所感”】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有‘我’”的。

【链接材料】游记散文最不能无“我”。时下,游记散文的最大问题是充斥着各种风景、人情、世态甚至乱相,但唯独无“我”,缺乏由作家眼里、心中透射出来的思想和生命之光。


参考答案:

(1)①微雨新竹图;②石壁;③留恋

(2)①此句连用四个四字短语,句式整齐,用语凝练,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谷间竹木、流水、石头彼此相得益彰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明月山的赞美、喜爱之情。

②句中“猛扑”“裹挟”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湿云浓雾”“气势汹涌”的情态,动态感十足,表达出作者对这幅直立起来的江河奔流图的赞美之情。

(3)①交代了明月山的地理位置以及游玩的原因;②运用对比(或欲扬先抑)手法,借前两日的“不为所动”与第三天雨中游山的振奋形成反差表明自然风光胜于人工景点的感触,使文意波澜起伏。

(4)文章处都有“我”的影子,作者笔下的明月山景物和人事都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体验,透射出思想和生命之光。如在写辨别笋子的公母时,作者有感而发“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含蓄地表达对明月山自然美景和丰富物产资源的赞美之情;文末“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句幽默风趣,表明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主人细心招待的留恋,还流露对来年再游明月山的期待,充满生活情趣。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