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纸条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4-09-01 回答:爱度老师

(1)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的心理发生了五次变化,请根据示例进行概括。
①冷淡
②
③
④
⑤纠结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
ㅤㅤ那天是个很好的天气。然而,阳光有多明媚,我心里就有多阴晦。
(3)从全文看,以“两张纸条”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省略号结尾,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如果将情节补充完整,你认为“我”会不会接受“大叔”还钱?请作出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①焦急;
②埋怨;
③愤怒;
(2)运用反衬 (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我在母亲车祸后,既心疼母亲,又愤怒被人欺骗的郁闷心情。
(3)①标题新颖别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线索作用,纸条贯穿全文,由“失号码条”到“得号码条”,最后“打欠条”,使文章结构连贯,一步推动情节的发展。④刻画人物形象,正是通过这两张纸条的展示,揭示大叔诚信、善良的性格。⑤深化文章主题,大叔作为车祸的受害者,始终坚守诚信的美德,发人深省。
(4)示例一:不会。结尾处既点出了大叔同样是车祸受害者、生活十分困难的事实,也通过“有意无意”这神态描写,暗示了“我”态度的变化。“我放弃让大叔还钱情节的补充,更能表现出对善良、诚信美德的褒扬。
示例二:会。从全文来看,“我”的家庭并不富裕,十万元并不是个小数目,情节中也有“母亲”“人摊半”的暗示,而且“我”的态度一直比较恶劣。通过要求“还钱”这一结尾的补充,更能流露出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日益沦丧的忧虑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