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馒头阅读理解及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4-08-23 回答:爱度老师
(1)结合⑤中的内容,描述“故伎重演”的状态。
(2)把⑥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3)文中两次出现了娘的“笑”,这两次笑有何不同?
(4)结合全文,“我”经历了哪些心理历程?
—— —— ——
(5)文章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是因为
(6)留意描写娘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7)反复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1)走了一段路,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又咕咕地叫着。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把娘那一个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路,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又一咽再咽,肚子又开始咕咕地叫着。于是把妹妹那一个三两口下肚,三个馒头都吃了;
(2)娘平时把麦耙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
(3)第一次娘笑的原因是娘觉得“我”懂事,知道孝敬她,以及疼妹妹。第二词娘笑的原因是娘觉得自己意料正确,庆幸自己还另蒸了馒头,同时体现对作者的怜爱;
(4)兴高采烈 犹豫不定 忐忑不安 悔恨交加;
(5)回家路上因为饿“我”把学校发的馒头全部吃完了,母亲的反应与家庭的温暖;学校的生活及家庭的经济改善过程;这样安排,详略得当,母亲用实际行动教育“我”,让“我”懂得了爱与被爱,使得文章主题得到深化;
(6)娘是一个很爱孩子,为了孩子宁愿自己饿肚子,宁愿把家里的存粮拿出来也要维护孩子自尊心的伟大的母亲;
(7)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因为娘宽厚慈爱地包容“我”的食言,并在二丫娘面前竭力维护“我”的尊严,“我”为自己的食言和贪吃感到羞愧和懊悔,童年的幼稚懵懂自此画上了句号,揭示了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