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高考历史第2题答案及解析
浏览: 次
更新于:2024-08-10 回答:涛涛老师
2.(3分)《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为武昌太守时“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梁书•张稷传》亦载:“郁州(今属连云港市)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此类记载所反映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 )
A.海外贸易增加财政收入
B.市镇兴起维护了时局稳定
C.互市交易促进民族交往
D.榷场的设立带动民间交流
【分析】根据材料可知,陶侃为武昌太守时,在郡东设立夷市,郁州也多和魏人交市,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互市交易促进了南北民族交往,C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国内南北经济交流,和海外贸易无关,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南北互市,没有体现市镇的兴起,排除B项;
宋朝设立榷场,与少数民族政权进行经济交流,排除D项。
【答案】C
【题型】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题
一、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的表现:
1.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交融: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还有活动在长城边缘的鲜卑。他们受到官府和汉族地主豪强的剥削压迫。晋武帝死后,继承者惠帝天生弱智,一批宗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由宫廷政变演化为内战。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且逐渐主导了局势。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自此,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分裂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
2.南北方汉族的交融: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商业以长江沿岸最为活跃,番禺则是主要的外贸港口。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相交融。
3.孝文帝改革: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他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二、隋唐大一统发展的表现:
1.隋朝:
隋朝的各项建设较多,规模扩大。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开通的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唐朝:
1)“贞观之治”:
在唐朝建立和统一的过程里,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功劳卓著,后继帝位,是为唐太宗。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在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2)“开元盛世”:
唐太宗之子高宗在位时,皇后武则天参与朝政,高宗死后不久,她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当权期间,尽管政局纷纭,但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武周政权结束后不久,唐高宗之孙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他具有革新魄力,最终将唐朝统治推向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又一个盛世局面。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唐朝前期,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空前辽阔。南海诸岛及相关领域纳入中国的版图。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