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加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公路交通建设,修筑了川滇东路、川滇西路、川中公路、川康公路和从重庆到汉中的汉渝公路。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后,国民政府规划建设西南地区公路网,旨在联通湘、粤、桂、川、贵、滇各省,至1941年底,新修筑公路累计达5000余公里。国际交通方面,在西南修建桂越、滇越、滇缅、中印等交通线路。
——摘编自步平、王建朗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发展民族地区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譬如,在公路建设方面,经过几年艰苦的修筑,世界闻名的康(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于1954年12月同时通车,“所有这些,都是西藏破天荒的大好事”。
——摘编自瞿晓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秦汉时期加强西南地区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公路建设的特点及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加强西南地区公路建设的意义。结合材料一、二、三,说明交通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分析】(1)根据材料一地图中的“夜郡”“沈黎郡”可概括出设置郡县;根据材料“古代交通道路线”可概括出修建道路;根据材料“农业部落”“畜牧业部落”可概括出划分不同的生产生活区;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2)特点:根据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加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公路交通建设”“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后,国民政府规划建设西南地区公路网”“国际交通方面,在西南修建桂越、滇越、滇缅、中印等交通线路。”可概括出道路建设与长期抗战相结合(或道路建设服务于抗战),以重庆为中心,辐射西南地区打通国际国内交通线;根据材料“国民政府加强”“国民政府规划”“至1941年底,新修筑公路累计达5000余公里”可概括出政府主导,覆盖面广,里程较长。
作用:围绕抗战时期的道路建设从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国际影响等方面概括即可,如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心;利于战时物资流动;便于获得国际援助;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3)意义:根据“国民政府规划建设西南地区公路网”可概括出形成了基本的交通网络;根据“修筑了川滇东路、川滇西路、川中公路、川康公路和从重庆到汉中的汉渝公路”可概括出有利于加强民族交融;根据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加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公路交通建设”可概括出加强边防,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根据材料“在西南修建桂越、滇越、滇缅、中印等交通线路”并结合所学可知道路的修建和完善有利于方便民众,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西南地区发展。
关系:本问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答案】(1)措施:修建道路;设置郡县;划分不同的生产生活区;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2)特点:道路建设与长期抗战相结合(或道路建设服务于抗战);以重庆为中心,辐射西南地区;政府主导;打通国际国内交通线;覆盖面广,里程较长。
作用: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心;利于战时物资流动;便于获得国际援助;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3)意义:形成了基本的交通网络;有利于加强民族交融;方便民众,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西南地区发展;加强边防,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
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题型一】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题
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1)原因:吸取秦朝灭亡经验,认为郡县制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巩固统治,稳定政治秩序。
(2)内容: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兼有封国制。封国分为王国和侯国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实际上与割据无异;侯国相当于县,封侯享有租税,无治民权,受所在郡监督。
(3)影响:后来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构成威胁,出现王国问题。
(4)解决:汉景帝时期削藩;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
2、刺史制度
(1)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内容: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分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各设刺史一名。
(3)职权: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官吏。
(4)发展:东汉时,刺史监察权进一步加强,逐步拥有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使地方制度由郡县两级制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5)实质:由监察制度演变为地方行政制度。
3、盐铁官营制度
(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2)内容: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制造五铢钱。
(3)影响:抑制了大商人谋取暴力,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目的:以思想上的统一服务于政治上的统一。
(2)措施: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地方设立地方学校。
(3)影响: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加强了思想控制。
【题型二】抗日战争题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经过:
(1)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3)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后来,西北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4)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意义:标志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促成了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片面抗战路线:依靠政府和军队)
1.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1937)
2.太原会战:国共合作的典范,林彪领导的平型关战役(抗战以来首次大捷)。(1937)
3.徐州会战:李宗仁领导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最大胜利)。(1938)
4.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殉国。(1940)
三、中共领导敌后抗战
1.1937年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动员一切力量)。
2.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延安,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3.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4.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壮大。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原因:全民族抗战。
3.意义:
(1)国内: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②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完全胜利;
③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④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国际: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
【题型三】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题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不仅推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眼界,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