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试卷网 > 中考真题卷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1-04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docx

立即下载Word高清文档,无水印,可编辑和直接打印

历史试题(开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A. 处于旧石器时代B. 形成了早期国家C. 出现了定居生活D. 产生了贫富分化2. 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 )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权A 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B. 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C 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D.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3. 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 休养生息B. 尊崇儒术C. 盐铁专卖D. 版图拓展4. 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 )A. 科举取士制度B. 三省六部制度C. 藩镇割据现象D. 重文轻武政策5. 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 )A.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B. 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 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D. 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6. 乾隆年间,汪中主张给予未成婚而守节的女子改嫁自由,纪昀反对以严苛态度处理妇女和家庭问题,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讴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这说明当时( )A. 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 市民文化广受欢迎C. 封建道德礼教受到冲击D.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7. 甲午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设厂、筑路、开矿等方式加大对华投资,1902年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比甲午战争前增加5至8倍。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洋务运动未能取得成效B.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停滞D.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8. 抗战时期,“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华北平原上的一户人家写下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抗战到底”。这( )A. 揭开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序幕B.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C. 反映了中华儿女血战到底的决心D.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9. 下图是1956年的一幅宣传画,描绘了纺织工人生产的场景。该作品( )A. 宣传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B. 表达了人民工业建设的热情C. 展现了农业合作化的成就D. 揭示了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运动快速发展,人们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健身运动成为时尚。到2019年底,我国有近4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这折射出( )A.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B.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C.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 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11.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其诞生于图2中的( )A. ①B. ②C. ③D. ④12. 中世纪西欧庄园中有擅长各种工作的人,如木匠、铁匠、金银匠、鞋匠、渔民等,庄园里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生产工具和日常用具都是由农奴生产制造的。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庄园( )A. 自给自足特征明显B. 农奴生活质量较高C.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D. 奢靡浪费之风盛行13. 18、19世纪,英格兰的一些小村落发展为人口稠密的城镇,“烟囱让古老的塔尖相形见绌……北部铺上了第一条铁轨,迎接新火车头的到来,蒸汽货轮开始在入海口和海峡上定期往来”。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 )A. 人文主义的复兴B. 全球航路的开辟C. 近代科学的兴起D. 工业革命的开展14. 1917年秋,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粮食危机已经发展为城市居民真正饥荒,彼得格勒、莫斯科的居民每天只能得到极少量面包,有时甚至连这点面包也没有。该局面( )A. 暴露出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B. 客观上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C. 迫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退出一战D. 缘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15. 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各国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了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义务。由此可知,环境问题的解决( )A. 主要是联合国的责任B. 完全依赖于发达国家C. 消除了国家间的矛盾D. 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二、辨析改错(8分)16. 我们的血脉里流动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我们的精神上坚守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魂。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1)黄帝与炎帝在涿鹿大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东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3)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玄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4)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的领导下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如图文物是朱德使用过的驳壳枪,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件革命文物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成为人民军队此后峥嵘岁月的起点。这把枪的主人,在革命困境中展现出磐石般的坚定意志,他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材料二如图文物是邓稼先研制原子弹时使用的手摇计算机,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台计算机只能进行加减乘除、平方数、立方数、开平方运算,输进数据后,手摇算出结果。中国科学家凭借这种简陋的运算工具,进行了无数次模拟计算和分析,经过整整三年,基本绘就出原子弹设计蓝图。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编著《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起义”的名称及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原因和意义。(3)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一件文物,为其拟写一句宣传语。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统计,1493—1600年,葡萄牙在非洲掠走了超过27万公斤的黄金。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贩卖到美洲的西非黑奴有近千万,而每成功运送一个奴隶,至少有10个黑人死于非命。——摘编自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材料二二战后,获得独立的非洲各国发展道路不尽相同,但在振兴民族经济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国际关系中,非洲国家借助集体力量来发挥作用,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4.7%;1960—197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从70年代中期开始,非洲经济转入停滞和低潮时期。——摘编自吴于虞、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殖民掠夺对非洲造成的破坏。(2)根据材料二,简析1960—1975年非洲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非洲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材料1873年,梁启超生于广东新会。12岁入广州学海堂。16岁中恐人。22岁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由此拉开了发法维新运动的序幕,23岁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交者天下之公理也”25岁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27岁发表《少年中国说》,指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42岁发表《异战所谓国体问题者》,参加护国运动。52岁任清华研究院导师。1929年病逝于北平。——据吴其昌著《梁启超传》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车上书”的历史背景。(2)从材料中选取5项信息,运用表格或年代尺制作一份简要的梁启超年谱。(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梁启超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00字左右)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