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标答案 > 试卷答案 > 初中试卷答案

2023届浙江省杭州市竺可桢学校教育集团中考科学一模试卷答案解析

浏览: 次     更新于:2024-11-18

2023届浙江省杭州市竺可桢学校教育集团中考科学一模试卷答案解析

2023届浙江省杭州市竺可桢学校教育集团中考科学一模试卷答.pdf

立即下载Pdf高清文档,方便阅读和可直接打印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竺可桢学校教育集团中考科学一模试卷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解答】解:A.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B.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中不含硫元素,所以加热时不会产生含硫元素的物质,故错误;C.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是由碳、氢、氮、氧、钠五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D.由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的化学式可知,谷氨酸钠中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5:8,故正确。故选:B。2.【解答】解:A、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氯有“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a、d两种粒子分别是钠离子、氯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D、a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3.【解答】解:A、原始大气中有氢、甲烷等气体,不含有氧气,没有生命。故不符合题意;B、始祖鸟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因此始祖鸟可以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故不符合题意;C、现代人类是由森林古猿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故符合题意;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4.【解答】解:A、CaCO3→CO2,碳酸钙高温下分解及与盐酸反应都可产生二氧化碳,故A错误;B、Zn→ZnSO4,由于锌的活动性较强,能与硫酸、硫酸铜溶液等发生反应而得到硫酸锌,故B错误;C、CuO→CuCl2,CuO只有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铜,C正确;D、KOH可与稀盐酸和氯化镁等物质反应生成氯化钾,故D错误。故选:C。5.【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亮度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若小明同学想看到尽可能多的细胞,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长①目镜和短④物镜,A正确。B、③是高倍物镜,显微镜的使用,都要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然后再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不能先用高倍物镜观察,B错误。C、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气泡位于视野右下方,要使物像移出视野范围,气泡的图像应向右下方移动,因此玻片标本应向左上方移动,C正确。D、显微镜成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在视野的左下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小明同学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D正确。故选:B。6.【解答】解:A、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所以若丙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①表示肾小管,重新吸收了全部葡萄糖,A错误。B、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若y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变化,则部位②是肺部毛细血管,B正确。C、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所以,若丙中z表示肺容积,则ab段曲线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C错误。D、淀粉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分解为葡萄糖,若丁表示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程度,则物质w在部位③中消化成麦芽糖,D错误。故选:B。7.【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瓶口没有白雾,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瓶口有白雾,故A错误;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因此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故B正确;C、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故C错误;D、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只有硫酸中生成硫酸钡沉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没有沉淀生成。故D错误。故选:B。8.【解答】解:A、由于三者所处温度并不完全一样,所以溶解度不会相同。错误;B、由于①②温度相同,但是①中硫酸铜有剩余,说明饱和,而②中水为40mL但是硫酸铜无剩余,但是此时是否饱和无法下结论,也可以饱和,也可能不饱和。错误;C、①③溶剂质量相等,但是①中固体有剩余③固体物剩余,所以③中质量分数大;②③都没有固体剩余,但是由于②溶剂多,所以③的质量分数比②大,所以③质量分数最大,颜色也就是最深。正确;D、①③溶剂质量相等,但是①中固体有剩余③固体物剩余,所以③中质量分数大。能比较。错误;故选:C。9.【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但不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故选项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完全反应后,消耗装置内的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故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但不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故选项错误。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故选项正确。D、水槽中液面下降,不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故选项错误。故选:C。10.【解答】解:A、锌能与过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铁,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正确。B、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分别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蓝色、紫色,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D、鉴别固体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水溶解,碳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的是碳酸钠,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1.【解答】解:A、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难溶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CO能与Fe2O3反应生成Fe,CO也能与CuO反应生成 Cu,故选项类推结论正确。C、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D、碱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故选:B。12.【解答】解:A.一台笔记本电脑的额定功率为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粒西瓜子质量大约0.1g,对桌面压力大约0.001N,面积S=0.5cm2=0.5×10﹣4m2,对桌面的压强p===20Pa,故B符合实际; C.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微米,故C 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m/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13.【解答】解:杭州亚运会计划于2023年9月23日举行,这一天是秋分,农历八月初九,晚上不能看到一轮圆月,圆月是在农历的十五出现,A错误;北半球一年中正午竿影最短的一天是夏至日,杭州亚运会举办日是秋分日,杭州正午竿影这一天不是最短,B错误;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上,即图中③位置,杭州这一天昼夜等长,C错误,D正确。故选:D。14.【解答】解:A.双手握住单杠静止时,人受到的重力与单杠对人的拉力是平衡力,故A正确;B.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只与质量有关,不能通过脚蹬地增大,故B错误;C.定点投篮—把篮球投出去时,手对球的作用力等于球对手的作用力,故C错误;D.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是因为足球受到阻力,故D错误。故选:A。15.【解答】解: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故B错误;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故C正确;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运动,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故D错误。故选:C。16.【解答】解:①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①正确;②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所以0℃的物体仍具有内能,故②错误;③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所以内能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故③错误;④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很多,但本质上只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它们在改变内能能达到相同的效果,故④正确。故选:C。17.【解答】解:A、图甲为空气开关,电路中电流过大时,空气开关会断开电路,故A正确;B、图乙三孔插座上孔要接地线,故B正确;C、带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其外壳要接地,所以该用电器要使用三脚插头,故C错误;D、输电线进户后首先接电能表,然后接总开关、保险装置、用电器和插座等,故D正确。故选:C。18.【解答】解:ABC、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工作的;故ABC错误;D、当人脸远离摄像头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人脸经摄像头所成的像会变小,故D正确。故选:D。19.【解答】解:A、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下落中,移动了距离,小球的重力是做功的,因为是粗糙的弧形轨道,所以受摩擦力,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故A错误;B、在粗糙的弧形轨道上受摩擦力,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以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减小,故在A、B两点具有的动能不同,故B错误;C、小球运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小,小球质量不变,故小球在A、B、C三点的速度大小关系是νA>νB>νC,故C正确;D、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小,故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大于它在C点具有的重力势能,故D错误。故选:C。20.【解答】解:A、研究磁场时,引入了磁感线来描述磁场,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B、探究温度对酶的催化作用的影响时,保持酶所在环境的pH不变,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B不符合题意;C、研究两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时,可用一个阻值为2R的电阻来代替,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C不符合题意;D、探究等质量的牛肉、花生米、米饭所含能量的多少时,可比较水温的升高量采用的是“转换法”,故D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21.【解答】解:①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都可以测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度是指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一般用pH值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利用石蕊试液、酚酥试液等酸碱指示剂只能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故选:B。②某人患了急性肺炎,医生给他静脉(手臂处)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途径为: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需要1次经过心脏。③丙、丁的红细胞与B型血清凝集,B型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说明丙丁红细胞中都含有A凝集原,因此丙丁可能的血型是A型和AB型;由丁的血清与乙凝集可推知,丁一定是A型,因为AB型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不会与其它血型发生凝集反应,所以丙是AB型。丁A型血液的血清只含有抗B凝集素,那么乙红细胞一定含有B凝集原,因此乙一定是B型,四人血型各不相同,甲只能是O型了,综上所述:甲乙丙丁血型分别是:O型、B型、AB型、A型。输血采用同型血为原则,现有一Ο型血的患者需要输血,则可接受甲的血液。④抗原是指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和异物等)。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从免疫学角度,麻疹病毒属于抗原。故答案为:①B;②1;③甲;④抗原。22.【解答】解:(1)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西溪湿地有7000多棵柿子树。这些柿子树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2)图乙所示参与物质循环的生理过程有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和③分解作用。(3)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③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属分解者。(4)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就能更长时间地维持相对的稳定。为保护湿地,有关部门向湿地引入了数十种植物,这样做可提高湿地的自动调节能力。故答案为:(1)生态系统的生产者(2)①②③(3)分解者(4)自动调节23.【解答】解:(1)C+H2SO4=CSO4+H2↑,说明金属C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2)由①A+BSO4=ASO4+B可知活动性A>B;由②C+H2SO4=CSO4+H2↑可知C在氢前面;由③B+2DNO3=B(NO3)2+2D可知B>D;根据上述反应能判断出AB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关系是A>B>D;(3)若A、B、C、D分别为锌、铁、铜、银中的一种,金属C与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则C为铁,据A>B>D,而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是锌>铜>银,可知则金属A为锌,B是铜,D是银,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故答案为: (1)前面; (2)A>B>D; (3)锌或 Zn; Cu+2AgNO3=Cu(NO3)2+2Ag.24.【解答】解:(1)图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2)反应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二氧化硫,需要进行尾气处理,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性质相似,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故填:SO2+2NaOH═Na2SO3+H2O(3)若滴加浓硫酸过快,则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较快,可能导致二氧化硫气体来不及与B中的亚硫酸钠进一步反应生成Na2S2O5;故填:防止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过快,来不及与B中的亚硫酸钠进一步反应生成Na2S2O5;(4)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是为了防止Na2S2O5被氧化成Na2SO4,这里反映了氧气的氧化性;故填:氧化性。25.【解答】解:(1)从图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上端流入、下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下端是N极,上端是S极;(2)天平向上做匀速运动时,整体平衡,故天平保持平衡。故答案为:(1)上端;(2)保持平衡。26.【解答】解:(1)净化器内的风机在转动时,增大了机器内空气的流速,从而减小了内部的气压;(2)由于灰尘颗粒通过滤网前,由钨丝高压放电而带上正电,而带电滤网能捕获灰尘颗粒,说明它们带了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答案为:(1)减小;(2)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实验探究题27.【解答】解:(1)“若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唯一的变量是光,因此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甲乙。(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光源与试管的距离越近,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越多,表明光合作用越强;光源与试管的距离越远,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越少,表明光合作用越弱。因此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3)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吸收后瓶内气体减少,丁装置内气压下降,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右移动。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应遮光处理,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影响观察效果。因此,“利用丁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应对装置进行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右移动。故答案为:(1)甲乙;(2)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3)遮光;右。28.【解答】解:[设计方案]过量氯化钡溶液中由钡离子可以和试管中的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故沉淀A的化学式是BaSO4;因为氯化镁与硫酸不反应,加入氯化钡溶液时,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因为加入的氯化钡溶液是过量的,所以硫酸完全反应;但该实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对原溶液中的氯离子的检验产生了干扰,所以需要将氯化钡溶液改为硝酸钡溶液;则步骤Ⅱ、步骤Ⅲ中氯离子能与银离子结合成氯化银白色沉淀,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故必然会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故答案为:BaSO4;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实验反思]经过步骤Ⅰ后所得溶液中有硝酸,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硝酸发生中和反应,当硝酸被完全中和后,氢氧化钠溶液再与氯化镁溶液发生反应产生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故答案为:经过步骤Ⅰ后溶液中有硝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29.【解答】解:(1)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操作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的现象,说明装置不漏气;(2)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A、D、E、F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装置D中盛装饱和的NaHCO3溶液,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干燥装置E中盛装的液体是浓硫酸,作用是吸收水分,干燥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所以当观察到G装置中矮的蜡烛熄灭时,说明F中已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3)若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实验室要制取干燥的氧气A、D、E、F、G中,只需选用的装置是AEFG,利用A装置可以制取氧气,利用E装置可以干燥氧气,利用F装置可以收集氧气,利用G装置中的蜡烛燃烧更剧烈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2)浓硫酸;G装置中矮的蜡烛熄灭;(3)AEFG;2H2O22H2O+O2↑。30.【解答】解:(1)实验中,当把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根据分压原理,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要增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分压原理,要增大滑动变阻器电阻阻值,故接下来的操作是: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使前后两次实验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U=IR=5Ω×0.4A=10Ω×0.2A=20Ω×0.1A=2V,故可得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表Ⅱ中平均值设计不合理,因为三次测量的电压和电流不具有同时性。故答案为:(1)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使前后两次实验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2)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三次测量的电压和电流不具有同时性。31.【解答】解:(1)甲、乙两次实验,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各不相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也不同,故可得出:在同一种液体中,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保持压强计的橡皮膜到烧杯底部的高度不变,即所处深度不变,将橡皮膜朝向不同方向,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向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并充分搅拌,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与原来相比增加了,这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关系;(3)实验中把金属盒放入液体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液体的压强的大小,这里用到了转换法,A、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不合题意;B、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慢慢抽出,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运用了科学推理法,故B不合题意;C、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大小、电阻大小的关系,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不合题意;D、探究动能大小相关因素实验中,由木块移动距离反映小车动能的大小,运用了转换法,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在同一种液体中,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不变;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关系;(3)D。32.【解答】解:(1)实验时葡萄糖溶液温度控制在32℃,此时酵母菌最适宜的生活温度,过高过低都会杀死酵母菌。目的是保证酵母菌最适宜的生存温度,排除温度干扰保证单一变量。酵母菌呼吸作用需要有机物分解,实验时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目的是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提供所需的有机物。(2)若A、B两组试管中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氧呼吸产生的多于余无氧呼吸。BTB试剂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呈酸性,若出现B试管首先由变为黄色,说明相同条件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有氧呼吸少。(3)实验结束后,B试管中氧气消耗干净,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少量酒精。发现两个烧杯中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均变为灰绿色,试分析其原因两试管都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BTB溶液遇酒精变成灰绿色。故答案为:(1)32℃是保证酵母菌最适宜的生存温度,5%的葡萄糖溶液是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提供所需的有机物。(2)B试管中黄色比A试管中黄色深。(3)两试管都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BTB溶液遇酒精变成灰绿色。四、解答题33.【解答】解:(1)由图可知,定值电阻R和探针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样品两端的电压为:U'=U﹣UV=1.5V﹣1V=0.5V;电路中的电流为:I===0.1A;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样品的电阻为:R样品===5Ω;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垃圾的类别为金属,需要放入第一个垃圾桶中;(2)该次检测电阻过程中,检测电路消耗的电能为:W=UIt=1.5V×0.1A×0.1s=0.015J;(3)机器人将重1牛的垃圾举高70厘米后所做的功为:W'=Gh=1N×0.7m=0.7J;水平移动3米的过程中,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移动的距离在水平方向上,所以机器人不做功,故所做的总功为W'=0.7J。答:(1)第一个垃圾桶;(2)检测电路消耗的电能为0.015J;(3)所做的总功为0.7J。34.【解答】解:(1)大理石的体积:V=250mm×50mm×10mm=1.25×105mm3=125cm3,大理石的密度:ρ===2.8g/cm3;(2)以柱状盒子做成的底座的左端为支点,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动力F1=G手机=m手机g=175×10﹣3kg×10N/kg=1.75N,动力臂l1=l﹣l2=×150mm﹣l2=75mm﹣L2;阻力F2=G石=m石g=350×10﹣3kg×10N/kg=3.5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1l1=F2l2,代入数据有:1.75N×(75mm﹣l2)=3.5N×l2,解得:l2=25mm,则手机允许伸出的最大长度为150mm﹣25mm=125mm;(3)根据参数可知,手机储存的电能:W总=UIt=3.8V×4000×10﹣3A×3600s=54720J;则消耗的电能:W=W总×(1﹣75%)=54720J×(1﹣75%)=13680J,则它的电功率:P===5.7W。答:(1)大理石的密度为2.8g/cm3;(2)手机允许伸出的最大长度约为125mm;(3)5.7W。35.【解答】解:(1)潜水器匀速下潜过程中潜水器处于浸没,则V排=V=30m3,潜水器下潜过程中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30m3=3×105N;(2)潜水器匀速下潜时,阻力方向向上,有:F浮+F阻=G,所以,F阻=G﹣F浮=3.1×105N﹣3×105N=1×104N;(3)潜水器匀速上浮时,阻力方向向下,有:F浮=G'+F阻,所以,G'=F浮﹣F阻=3×105N﹣1×104N=2.9×105N,抛掉的配重的重力G抛=G﹣G'=3.1×105N﹣2.9×105N=2×104N。故答案为:(1)3500N;(2)500N;(3)1000N。36.【解答】解:(1)随着反应进行,溶液pH增大,说明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故填:氢氧化钠溶液。(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时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故填:NaCl、NaOH。(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a为20g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设所得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x,NaOH+HCl═NaCl+H2O,40 58.520g×10% x,x=2.925g,答:所得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2.925g。37.【解答】解:(1)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被消耗的主要途径是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并放出氧气,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2)图中的C过程是动植物的遗体遗物被细菌、真菌分解,形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再返回环境中被植物体利用,可见细菌、真菌等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而a和b两类动物则是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作为消费者也促进了物质循环.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光合作用;(2)细菌、真菌等;消费者.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