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阅读理解及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1-21 回答:爱度老师
(1)读散文要发现“联结”之处。叙事散文“事”之发展与“情”之变化往往是有联结的,请按提示梳理与探究。
对敲门人的称呼 |
敲门人的行为 |
“我”的心理 |
① |
不耐烦地拿门出气 |
苦恼、无奈 |
偷走“我”时间的贼 |
② |
反感、对抗 |
蹲守的猎人 |
一直蹲守门下和楼下 |
③ |
通过梳理可知:敲门人的恶行一直在持续,“我”被骚扰的心理④
(2)读散文要揣摩“反常”之处。请按提示分析下列句子。
①而来偷我时间的人却锲而不舍,连续敲打,我便由极度的反感转为欣赏:看你能敲多久!(不再反感却反而欣赏,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②可怜做我家门的木头的那棵树,前世是小媳妇,还是公堂前的受挞人,罪孽深重。(不可怜自己,反而可怜做我家门的那棵树,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3)文章开篇即说“我”最怕的是敲门声,请结合全文说说“我”害怕敲门声的原因。
(4)读散文要探究“重复”之处。文中两次引用明代陈继儒关于隐逸的话,是否显得赘余?为什么?
(5)贾平凹谈散文写作时说:“必须有自己的发现、识见,哪怕一点点发现、识见,但必须是自己的。”请在文中找出“我”对敲门的独到发现或识见,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敲门者②锲而不舍,连续敲打,敲敲停停,停停敲敲③惊心,不能独处。
“我”被骚扰的心理:从极度反感转为欣赏,感觉像是在地狱般痛苦,产生了想要逃离现实的愿望。
(2)①带有一定反讽意味的心理,表现了“我”对那些不断打扰自己时间的人的无奈和讽刺。
②通过可怜做我家门的木头的那棵树,来表达对那些不断打扰自己时间的人的愤怒和不满。
(3)①敲门声打扰了“我”的读书和写作;②敲门的访客给“我”带来许多麻烦;③“我”想要独处,但家居之门被敲打不绝,使“我”不能安心。
(4)①第一次引用是为了揭示自己不能隐逸的原因;②第二次引用是为了表达自己不被打扰的渴望。
(5)①将敲门声分为有规律和无规律两类,揭示不同敲门声背后的心理;
②把敲门人分为朋友和不想见的人两类,表达对朋友疏远、人事交往减少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