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标问答 > 阅读答案

又训了父亲一顿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1-20     回答:爱度老师

(1)父亲这次来城里,因为哪些事被“我”一次又一次地“训”?请分条概括。

(2)做批注是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从赏析文章语言、剖析表现手法、理解人物情感等方面入手,请任选一个角度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做批注。

问我娘,问庄稼,问乡亲,问水,问树,问鸡……我问啥,父亲应啥。我慌了:原来那个事事拿主意的一家之主哪儿去了?那个问学习、问交友、问过错、问婚姻、问工作,连珠炮般他问我答、说啥是啥的严父哪儿去了?

(3)探究文章以“我”听到女儿在电话那头的话“放心,我又‘训’了我爸一顿”作结的用意。

(4)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作者写了“训”父亲的很多事,他是如何把这些材料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①父亲疫情期间还到县银行办事,且不提前给“我”打电话或让“我”帮忙办;②父亲觉得自己“一身土两脚泥”不想上“我”家;③父亲坐摩托车抱鸡蛋又累又危险;④父亲疫情期间还与乡亲们扎堆儿扯闲篇儿;⑤父亲过马路时没有注意跟紧“我”,记不好密码,有事不跟“我”说。

(2)示例一:从文章的语言看,画线句连用多个“问”字(或:带“问“字的句式),写出了“我”主动询问父亲的事情之多以及从前父亲主动询问“我”的事情之多,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关心之细致和父亲对“我”的疼爱之深;两个问句表现了“我”因父亲年龄大了、不再严厉了而感到忧伤,体现浓浓的父子之情。

示例二:从表现手法看,运用对比的手法,现在“我”一直问,父亲来回答与过去父亲一直问,“我”来回答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与父亲的角色似乎对调了,父亲不再严厉,“我”对父亲的关心更加主动和细致,体现了浓浓的父子之情。

示例三:从人物情感看,从前都是父亲问什么“我”应什么,如今“我”问什么父亲才应什么,从前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而今“我”对父亲事无巨细地询问,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和“我”对父亲的关心;“一家之主哪儿去了”“严父哪儿去了”又强烈地表现了“我”因父亲年龄大了、不再严厉了而感到忧伤,体现了浓浓的父子之情。

(3)①“训”是女儿关爱父亲的行为的概括,也是“我”关爱父亲的日常表现,“又”表示这种对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已经成为女儿的生活常态,也表现了“我”一直以来对父亲事无巨细关心过问的生活常态。②结尾借女儿之口说“放心,我又‘训’了我爸一顿……”含蓄地揭示了主题:“我”关爱长辈的美德,已经传承给下一代。既收束了全文,又照应了标题。

(4)①运用线索贯穿。明线是事线,以“我”“训”父亲这一线索贯穿起“我”对父亲事无巨细关心过问的表现;暗线是感情线,即“我”对父亲的关心与爱。②运用插叙,补充交代了以前“我”“训”父亲,父亲“听话”不上房晾晒、扫雪,少种地,练板胡曲等一些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③详略得当。文章详写了父亲这次来城里屡次被“我”“训”的事,略写了以往听“我”话少种地等事件,使文章重点突出。

官方QQ号:
兼职教师申请:
精品创作合作:
名师微信号:
语文:   数学:   英语:
官方账号:
心标教育公众号
心标教育APP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用户留言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4-202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标教育 www.xbjy.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0131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9号
法律顾问:张律师 投诉建议:xzz001@vip.163.com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