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不混沌阅读题及答案
浏览: 次
更新于:2025-01-04 回答:爱度老师
(1)本文着眼于日常小吃“馄饨”,写了哪几件事?请根据文章,补全下面表格。
时间 |
事件 |
小时候 |
很馋馄饨,被大人唬馄饨让人混沌 |
小学三年级 |
① |
后来 |
见识师傅剁肉馅的奇妙 |
如今 |
② |
(2)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①只见师傅用单支筷子拨一点儿肉馅,往薄如蝉翼的馄饨皮上一抹,左手顺势一捏,往木格子一扔,馄饨便柔顺地躺在那里,一只接一只,一排挨一排……(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语言特色)
②偶尔,父亲赏我一碗馄饨,我就想着要细细吃、慢慢品,但又总是囫囵吞枣,想着有朝一日赚了钱,一次吃它个两三碗。(品析人物心理)
(3)⑪段和⑫段都是关于制作馄饨的细节描写,是否可以删去一段?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标题“馄饨不混沌”有哪些深层含义?请结合全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加以分析。
材料一:混沌,也写作浑沌,中国古人想象中天地未开辟以前宇宙模糊一团的状态,也常用来形容思想模糊不清,不分明。
材料二:陈晓卿:“那些生动鲜活、令人垂涎的影像背后,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食材无上下之分,讴歌劳动者,敬畏自然,感恩生活,寻找儿时美好的记忆,这些才是对待食物的原始态度。
(《<舌尖上的中国>:再现美食的文化情怀》)
参考答案:
(1)上学路上看师傅包馄饨,故意装病让父亲带我去吃馄饨;对吃不到故乡过去那种精致玲珑、有情有调有烟火味的小馄饨的遗憾
(2)①运用动作描写,“拨”“抹”“捏”“扔”,写出了师傅动作的流畅,手艺的纯熟。混沌柔顺地“躺”在那里,“接”和“挨”,写出了馄饨包的多,排得密,我想吃混沌的嘴馋。
②心里想“慢慢吃”“细细品”和实际上“总是囫囵吞枣”形成矛盾,写出物质生活匮乏时对馄饨的喜爱和珍惜。
(3)不重复啰嗦。第⑪段主要写了师傅如何包馄饨,抓住了动词,“挑”“贴”“拢“扔””,写出了动作的娴熟流畅。第⑫段主要写了师傅剁肉馅的奇妙,重点写肉,剁成肉沫,用棒槌敲打,直到膨胀起丝。对制作馄饨的细节描写,既能体现“我”对馄饨的好奇和喜爱,也暗含了故乡的馄饨制作精湛,手艺人手艺的纯熟和用心。和下文如今的馄饨皮厚馅多,皮和肉都是机器制成的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的遗憾。
(4)怀念小时候物质匮乏时期,大人骗小孩吃了馄饨,读书会混沌,我为了吃馄饨装病的童年时光;赞叹故乡手艺人制作馄饨手艺的精湛和用心;对如今吃不到故乡过去那种精致玲珑、有情调有烟火味手工馄饨的遗憾;即便如今的馄饨不再有故乡的味道,但是馄饨这种日常美食既能果腹,在寒冷的冬日带来温暖,也代表着生活的情趣和情调,享受馄饨美味的过程,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